“如果能借鑒中國經驗,結合電子商務與人工智能的趨式,可以走在商界的最前端。但同樣也有風險,就是在趨勢還沒有形成的現在,很多投入看不到成效,要守多久才能開始有收益,可能需要更多的測算一分析。”顧南說著,習慣性的拿了放在桌的鉛筆與便箋寫寫畫畫。
“哦,這個我們說了不算吧?”藍絮咬著筷子,想了想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就是如果我們學中國做線上,但沒有線上購物的氣候,客戶就會少,對吧。”
“隻是一方麵,還有網速、稅收、物流配送等,都需要一個發展過程。”說到這裏,顧南自己也皺起了眉頭--他是看到了趨式,也考慮到了問題和等待的時間,但更深層次的政策與政治因素、還有現有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阻攔等。
與沈伯言比起來,他更熟悉中國,所以他看到中國似的機會;沈伯言更熟悉新加坡,感受不到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速度,所以他或許知道趨式,但還是決定放下。
如此一來......
藍氏的戰略,他們需要更多的溝通。
*
在顧南與藍絮討論方案的價值與風險時,沈伯言也正在看梁穎發給他的方案ppt ,還有她自己的文字分析。
在他看來梁穎的分析還是淺了,隻考慮到趨式是否正確、投入產出比,卻沒考慮到大環境的製約。難怪她與藍老那種關係,人也忠誠,仍隻能做藍老的助理,而不能獨當一麵的去獨立負責一個板塊。
至於方案本身,他不得不承認有其有價值的地方。
特別是顧南團隊畫出的中國80後這一代的支付習慣,直接跳過了個人支票時代、90後這一代又直接跳過了信用卡支付時代,光支付領域,都是呈跳躍式發展的。
還有電子商務,全球大型百貨公司才嚐到中國人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還在開擴張研討會的時候,互聯網商務突然爆發,然後出現著名的關店潮。
互聯網經濟從一個前沿名詞到老聲常談,隻用了五年時間。這樣的發展速度、這樣的創新淘汰速度,讓人有種瘋狂的焦慮感。
所以......
他可能錯誤的估計了互聯網經濟浪潮興起後的發展速度,但政府的保守與配套設施的製約,他又無法有樂觀的估計。即便如此,從商人的角度來看,他認為在有中國經驗的前提下,他不能錯失這個商機。
看來,藍氏的戰略,他需要與顧南親自談一談了。
*
第二天,梁穎安排了顧南團隊給公司管理中心做戰略執行方案的分析,藍絮則獨自帶著法務部長去做第三家企業護理產品的收購談判。
顧南這方麵,在昨夜與藍絮進行方案解釋時,又考慮了更多的實施阻力,所以在會議這前,他單獨找到梁穎,誠懇的說道:“因為我視野的偏差,方案我有新的修正意見。但需要與戰略製定者沈總進行溝通後方能確定。”
“如果能借鑒中國經驗,結合電子商務與人工智能的趨式,可以走在商界的最前端。但同樣也有風險,就是在趨勢還沒有形成的現在,很多投入看不到成效,要守多久才能開始有收益,可能需要更多的測算一分析。”顧南說著,習慣性的拿了放在桌的鉛筆與便箋寫寫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