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 節(3 / 3)

謝正光仰麵望望天空,又低頭踢了一腳路上的石子,仍是心有不甘地說:“照祁主任這麼講,陰陽真是占理了?”

“那當然,你趕快把人放了,否則政府就與群眾形成對立的情緒了。”祁有音催促道。

“可他動手打人,還罵人。”謝正光不情願地說。

祁有音見謝正光一臉不情願的表情,便笑了笑,繼續開導說:“前幾年我曾在一本統戰雜誌上看過這樣一個資料,說當年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處理過這樣一件事,深得民心。有一個地方的縣長被雷擊死了,大街上立刻貼出了一幅對聯,寫道:‘天神你講,怎不保佑閻縣長?雷公你聽,何不劈死毛澤東!’後經查實,寫對聯的人是當地的一名鄉紳,當時延安軍隊缺衣少糧,不免向當地百姓征衣征糧,閻縣長體察百姓的疾苦曾抗拒繳糧,很得老百姓擁護。鄉紳被查出後,當作反革命處理,萬人批鬥大會上,大家以為會把他當眾槍斃,但出人意料的是毛澤東竟當眾把這位鄉紳放了,不久延安就發動了大生產運動,此舉深得民心。謝書記呀,我們一貫的工作方針就是實事求是,依靠群眾。我說這些,你可能覺得太老八板了,但真理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真理放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謝正光看著祁有音,覺得這個祁主任很不可思議,招商引資本是她自己的政績,也是省委對下鄉扶貧幹部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硬指標,怎麼群眾起來反對,就對這項目產生質疑了呢?這不很明顯是消減自己的政績嗎?於是他忍不住說:“祁主任,您剛才說的話很正確,有時候我們是要傾聽群眾的意見,尊重群眾的意見,這叫民主。但有民主還要有集中呢,不能群眾說的不對的意見也采納吧?群眾跟幹部相比,群眾永遠都是多數,這個多數往往考慮自己的小利益,而幹部是少數,這個少數卻考慮集體的大利益。當年我修村部門前這條路的時候,也是陰陽帶著一夥群眾鬧事,為修這條路,我到現場給群眾開了五十次會都不止,後來路修好了,群眾又都說好了。”

“開山打隧道跟修路不一樣,修路隻是占幾畝地,而打隧道是把一座山毀掉,涉及的是生態問題。試想想,為一個占地幾十畝的農業科技觀光園就毀了一座山,真的值得嗎?要知道山是有數的,毀一座就少一座,它不可能花五千萬元就能買來。”祁有音執著地說。

謝正光終於耐不住性子說:“祁主任,這可是您的政績,您怎麼能把自己的政績往外推呢?”

祁有音迎著謝正光的目光說:“破壞生態環境、不得民心的政績我寧肯放棄,為官一方不能破壞一方。”說罷,祁有音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又說:“快把陰陽放出來吧。”

謝正光掏出手機給派出所打電話。

這時,轟隆一聲巨響從遠處傳來,謝正光驚慌地說:“壞了,侯老板的施工隊已經開山放炮了。”

祁有音焦急地說:“真的?那要到現場看看,阻止他們施工。”

謝正光說:“恐怕沒那麼簡單吧。施工隊施工是要有批文的,人家拿了批文,就是合法的了。”

祁有音說:“我已經到省規劃廳去過了,隧道方案批沒批還不一定呢。”

謝正光這才招呼了幾個村幹部,跟祁有音一道向山腳組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