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當代生活劇的創作心得和體會(2 / 3)

1.人的欲望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陸毅飾演的男主人公黎陽,如果我想把他寫得可愛一點,其實並不難。把他寫成貧困出身,經過了重重波折、磨難後終於成功,這也是一個路子。大家想想,這個東西多少人寫過,真的沒有什麼新意,也不真實。我覺得電視劇中缺少一種真實的社會反映,尤其是生活劇,缺少真實地反映這個社會的變革和人性的東西。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我想寫的主要是欲望,是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轉型期,這最為關鍵的十年,改革開放給人帶來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前的人是什麼樣?很單純。

我年輕的時候非常單純,從來沒有想過賺錢,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理想就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我的理想是想當一個作家,沒有想過賺錢或成名。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紛紛“下海”,金錢、權力、欲望對人的衝擊是非常大、非常致命的。我一直想寫在這個階段,一個初人社會的年輕人是如何麵對權力、金錢以及它們所帶來的各種誘惑,最終經過了重重波折之後,他如何體會到親情、家庭、友情、愛情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實際上,最後是要回歸到這裏。

有些編劇喜歡一開始就塑造一個很完美的人,或者兩個人都很完美,他們所有的磨難都是來自外部,一會兒遇到破產,一會兒女的得了什麼絕症,全是外部因素。而我並不想如此,我想寫這個人本身的弱點。陸毅飾演的這個人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是有弱點的人。他出身貧寒,特別想翻身.特別想過“高大上”的生活。一個年輕人對成功的渴望,我覺得這很正常,可以理解。後來我看了一些評論,觀眾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我很奇怪為什麼很多演員會不理解。難道你生來就是明星嗎?不是所有人生來就是這樣的,他會經過一個奔向成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是殘酷的。

2.“陳世美”的爭議

黎陽這個人最大的爭議在於到底他是不是“陳世美”。有人說他拋棄了自己的未婚妻,找了一個“高大上”的女人,是忘恩負義。其實第一稿時,我寫的並不是未婚妻,他們隻是一對有好感但並未確定婚姻關係的“青梅竹馬”,後來這個人遇到了能幫助他往上走的女性,就選擇了後者。這樣寫好像顯得這個人物沒有那麼卑劣,公司策劃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覺得這個人溫吞吞的,沒有什麼特點。解決這個問題很容易,我們隻有給這個人物設置更尖銳的情景,他才會有個性,將來的矛盾衝突才會更容易展開。如果像剛剛說的那樣,隻是普普通通的“青梅竹馬”,說分手就分手了,很簡單,這樣的話人物將來的命運就會很平淡。從戲劇結構上來講是這樣的,從人物上來講也不夠真實。

我看到現在的一些80後年輕演員不能接受這個人,會問自己:我怎麼會為了金錢或別的什麼而拋棄我的女友?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現在的人真的不會嗎?我不知道。我曾看到一個特別好的評論,說在那個年代的人往上走的路非常狹窄,不比現在的人當不了官可以去經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我寫的這個人是高材生,沒有關係門路,而那個年代是要靠關係的。他因沒有過硬的背景和社會關係,被分到了最基層的街道辦事處,很有可能一輩子就在那裏。這時出現了一個能幫助他改變命運的人,對於一個剛走出校門的22歲年輕人來說,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記得在微博上,有一個喜好辯論的編劇,說我從來沒寫過這種無底線的角色《人物》,這個角色破壞了我的創作原則。因為他剛看了七八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說沒有底線。我問他,第一,你有沒有看懂這個人;第二,有沒有看完整。什麼叫無底線?陳世美那樣是無底線。這個人物跟陳世美能一樣嗎?陳世美是殺妻,不但拋棄妻子,而且為了保護自己跟公主的關係而要殺害妻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這個人並沒有確定婚姻關係,更沒有結婚,在這個過程中分手了,他的內心是有掙紮的。沒有底線的人是不會有任何糾結的,我做了就做了,反正我也沒有跟你結婚。

3.中國傳統的價值觀

我寫黎陽這個人物為什麼覺得挺過癮呢?實際上,我寫的一個方麵是年輕人在混亂社會中麵對各種誘惑的一個選擇,還有一個方麵是關於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在跟那位年輕編劇關於“這個人有沒有底線”的辯論中,我認為這個人是有底線的.而且有自己傳統的價值觀。

不管寫什麼電視劇,都要有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一定是主流的價值觀,而不是奇怪的價值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的這個人物就是傳統的,他對名利的渴望是很強烈,但他又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他對他的家庭和所關心的人有一份很沉重的責任心,於是這個人活得非常累,非常沉重。所以說,我們這個戲不可能非常暢銷。觀眾說,我已經很累了,不想在電視上再看到那麼累的人,我希望看到一個活得特別輕鬆的人,遇到什麼事都能迎刃而解,心態也特別好,什麼都不會打垮他,像“小強”那樣的人。我可以寫那樣的人,但是也希望觀眾能看到這樣一個很糾結、很真實的人。觀眾需要一些簡單化的人,也需要一個很真實的人。

黎陽這個人物不但有底線,麵對誘惑還堅守底線,這影響著他日後的生活。有觀眾說,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前頭就想著是一般的、簡單的生活劇,講這個人為了往上爬,找了能幫助他的人做老婆,但他真心愛的人是前女友,等升官發財後卻拋棄幫助過他的女人,重新找回前女友。我覺得不是這樣,因為這個人是有責任心的,在選擇跟那個女人結婚以後,他是有責任感的。前麵那種寫法是取悅觀眾的寫法,不是說取悅觀眾不對,而是如何在取悅觀眾和真實表達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其實,我寫黎陽想過好生活,又能找到心愛的人,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寫,這個人就超級不可愛.就是真的沒有底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