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龍穀之凶險,千百年來隻是聽說,從無考證。
從大路到裂龍口入口有三四裏的路程,按照金義說的,他們現在去的是第二根龍爪所化的入口。
這是裂龍穀在南門府境內的龍爪形成的穀口,原本是五根龍爪,前三後一,但後麵那一根實在太短,並未形成入口,其他三根龍爪也隻有兩根與外界相通聯,剛好是中間最長的那根,和另一根較短的龍爪。
兩根龍爪在地上形成的穀口入口雖然長度不同,但寬度卻差不多。此次走的第二根龍爪所化的入口長近兩百丈長,爪尖處約三十丈寬,往裏走三四十丈則變為四五十丈寬,一直維持到爪末與肉墊的位置。
第一次進裂龍穀很緊張,即便隻是個入口。
可能是因為人少,缺少了些許安全感。除了周小劍、藍背和金義三人,真宗門跟來的也隻有五六人,都是原先跟著金義一起出來迎接周小劍的,此時又跟著金義重回穀口。
周小劍緊張的抓緊韁繩,雙眼一直看向穀口深處。說是入口,其實本身就是一條兩百丈長的穀道,隻是相對裂龍穀來說小的可以忽略不計,但卻筆直筆直,又無樹木,一眼就能看到盡頭。
周小劍雖然緊張,但卻應了那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緊張,好奇的緊張。而藍背則是老謀深算的緊張,他也是第一次進入到裂龍穀的入口,雖然未曾到過,但他在行商途中所聽到的關於裂龍穀的凶險要比周小劍聽到的多的多,不論真假如何,卻已在心裏刻上了不可靠近的烙印。所以一進到裂龍穀入口,便精心防備。
許久不曾從背上取下來的白金點睛槍斜握手中,槍尖偶爾反射太陽光,寒光刺眼。
三人中,隻有金義最為輕鬆,先與周小劍暢談,後又恭敬的跟藍背請教。
近兩百丈的入口說長不說,說短不短,拍馬便到。
駐馬而停時已到入口盡頭,眼前突然出現一個不是很規則的圓形開闊之地。雖然開闊,直徑卻不過一裏,也是寸草不生,但地上沙石摻雜,鋪了一地,四周懸崖絕壁高聳而上,猶如一個巨碗放在地上,即便是輕功好如安佑,也無法飛簷直上。
金義率先下馬,與早已等候在穀口處的真宗門門人道:“還沒出來?”
“沒有。”一個看似是這些真宗門裏的教頭走過來跟在金義身邊,回答他的問題。
周小劍按馬而駐,並未下馬。居高臨下的看著這片開闊之地。隻見不遠處的絕壁下邊,數十個帳篷紮在離絕壁一兩丈的地方,綿延而去,少說也能住下一百五十人。如此精準的數字是因為聞商每次出行也就隻有一百二十一,休息過夜時所紮的帳篷數差不多。
帳篷邊上豎著火炬,火盆裏的火已經熄滅,但有些還在冒著青煙。
如此多的帳篷紮在這裏,卻隻看到三五個真宗門的門人。
在周小劍的正前麵,正對著進來的這條兩百丈的穀口,一個高兩丈,寬一丈有餘的牢籠赫然擺在離周小劍三四丈遠的地方。
牢籠由精鐵所製,每一根精鐵都有手臂粗,簡單而實用。但這個精鐵所製的牢籠卻有個缺口,五六根手臂粗的欄杆由上而下斷開,斷口參差不齊,不像是由利器斬斷,應該也沒有什麼利器能斬斷如此粗狀的粗鐵吧。
在牢籠附近有很多雜亂重疊的巨大腳印,細看之下似是熊掌印。巨大的熊掌印從牢籠處朝四周擴散,最後合成一排,朝著另一個方向延伸而去,最後盡然進了對麵連接真正的裂龍穀的另一條更為長且寬的穀道。
雜亂的熊掌印裏也有鞋印,與普通人的一般,但卻並不多。在這些雜亂的腳印鞋印上,有大片紅色的血跡。
看這情形,應該是真宗門的人在這裏捕捉一頭巨熊,但似乎並沒有成功,傷亡應該不大,且讓那頭巨熊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