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被盜的消息一傳回京城,聖上龍顏大怒,朝臣更是議論紛紛,有人更是建議聖上嚴厲懲治淮安知府黎世文。
受了黎世文好處的趙景元則是建議皇上下一道聖旨,命黎世文定期追回龍吟,若是不能破案,再行殺罰。
皇上聽後,惱怒的氣色稍緩,問道:“趙愛卿有何主意?說來朕聽。”
“啟稟陛下,微臣認為如此之快就給黎世文定了罪,於他而言不公,畢竟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據臣所知,黎世文的保護工作已經做得相當周密了,隻是那賊人棋高一籌,並不能全都怪罪於他,應該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這樣既顯得朝廷公允,又凸顯聖上寬容賢明,也讓廣大的臣子減少擔憂,為皇上忠心做事。”趙景元謹慎的說道。
禮部尚書陳翰林見屬下建議,也急忙附議道:“微臣認為趙大人所說有理,微臣建議,皇上不妨頒下一道聖旨,命黎世文如期破案,並派出一位欽差大臣,督促和協助黎世文辦案,這樣既能加快辦案進度,也能隨時知道詳細情況,到時候破不了案,再做定奪也不遲。”
眾大臣聽完禮部尚書陳翰林的奏議,紛紛附議。
丞相王朗也說道:“啟稟聖上,老臣也認為陳尚書所言方法甚妥,至於欽差大臣,老臣推薦一人,此人能文能武,一定能夠幫助黎世文快速破案。”
“不知愛卿所要推薦的是何人?果真像卿所言?”皇上問道。
“聖上,老臣所要推薦的,正是錦衣衛鎮撫使藍宗,此人文武雙全,若要破案,他是眼下最適合前往的人選。”王朗答道。
“既然愛卿所薦,必然有十足把握,眾卿如何看?”
朝堂之上,眾口一統,均表示讚同。
藍宗接到聖上旨意後,清點人馬,一行二十一人身著便衣往淮安趕去。
三天後,藍宗等人到達淮安城外,看到城門口已經貼上了懸賞通告,這告示上寫著“中秋之夜,一代名將韓信兵器龍吟於淮安府衙被盜,盜竊者身份不明,樣貌不詳,全城百姓若發現異常,提供有用線索者,破案之日,可到府衙領取賞銀二十兩。”
藍宗看完告示,一邊搖頭一邊言語著:“這黎世文是不是腦袋讓門擠了,這樣的告示貼了跟沒貼有什麼區別,實在可笑。”
藍宗沒有多停,帶著人往淮安府衙趕去,片刻功夫便到了府門前,居然還遭到門口守衛的阻攔,藍宗也不屑與他們糾纏,帶著手下退往城中的客棧住了下來,他知道黎世文定會前來找他,到時再給他點難堪。
黎世文剛剛帶著人馬搜查回來,回到府前,問道守衛:“今日有何異常?有沒有人前來提供線索?”
守衛答道:“大人,今日並沒有百姓前來,倒是來了二十幾個人,人人帶有奇特刀柄的佩刀,說是要見大人,我看他們不像城中百姓,也從未見過,並告知他們大人外出辦案不在府中,打發他們走了。”
“你這個挨千刀的,怎麼也不問清楚他們是來幹什麼的,我估計這幾天之內朝廷肯定會派人前來,說不定就是他們,要真是,你小子等著挨我的板子吧。”黎世文氣急敗壞的說完,並派出身邊的隨從出去打聽這夥人的下落。
臨近傍晚,隨從回來稟報,知道他們在城裏的悅來居下榻,黎世文不敢怠慢,立馬帶著一隊人趕往悅來居,想一探究竟。
到了悅來居,剛進門口,黎世文就看到窗邊坐著的兩三桌人,看他們穿著不凡,而且從穿著不同來看,那個緊靠窗台邊的一定是他們的領頭人,初步可以判定是京城來的,不是客商就是朝廷的人,黎世文腦子一轉,假裝搜查龍吟下落,上去盤問。
藍宗手下見到黎世文如此無禮,意欲阻攔卻被藍宗叫回。
黎世文朝藍宗走了過去,說道:“我看公子氣宇軒昂,眉宇之間還帶有一絲英氣,一看就不是平常人,最近城中不平,所以本官也隻是按照慣例進行檢查,還望公子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