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婚姻啟蒙,幫兒子叩開(2)(3 / 3)

在老師和家長堅持不懈地調查下,打架的原因搞清楚了。原來這個男孩喜歡班裏的一個女孩,便心甘情願地當起了對方的護花使者。隻要有男孩對這個女孩有意思或者對這個女孩有微詞,他就不高興,就要收拾對方。最近,又有一個男孩對那個女孩有點意思,所以惹惱了他,他就動手打了人家。

男孩的媽媽非常著急,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兒子因為喜歡上一個女孩而性情大變,還動手打人,這樣下去豈不是有進監獄的危險?整個人生不就毀了嗎?

預防“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中學生早戀對學習影響很大,這一點家長都很清楚。所以,家長是絕對不讚成孩子早戀的。

但是,就是因為家長的不讚成甚至是跟蹤調查,把孩子推進了早戀的隊伍。我就知道這麼一個例子:本來男孩和女孩隻是互相有好感,經常在一起討論一些問題,或者業餘時間共同組織一些活動。有一次,女孩給男孩打電話說要和同學們一起出去郊遊,被男孩父母聽到了,就覺得他們在談戀愛。從那以後,父母就嚴密觀察兒子的行動,隻要活動中那個女孩在,父母就不讓兒子參加。男孩的媽媽還主動去找那個女孩,說是不準和她的兒子談戀愛。

媽媽覺得這樣警告兩個孩子有防患於未然的作用,結果呢,這兩個孩子真的戀愛了。被父母發現後,他們還輟學私奔了。這就是典型的以強硬的態度反對孩子和異性交往,結果把必要的“早練”弄成了麻煩的早戀。

著名作家莎士比亞有部經典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真心相愛,結果卻遭到雙方家長的極力反對,不過他們不但沒有分手,反而愛得更深,直到殉情。心理學家德斯考爾等人在對愛情進行科學研究時發現,在一定範圍內,父母或長輩幹涉兒女的感情,反而會促使青年人之間愛得更深。就是說如果出現幹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更強烈,戀愛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牢固,這種現象被叫作“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人們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願變成被人控製的傀儡。一旦別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選擇,並將這種選擇強加於自己時,人們就會感到主權受到了威脅,從而產生一種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選擇的事物,同時更加喜歡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這種心理機製導致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次次地重複上演。

真正的愛情難以逃脫“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孩子們的早戀更是如此。他們本來就控製著自己的欲望,隻是在發展友誼、演習戀愛,可是家長卻不理解他們,反而誤解甚至玷汙了他們純潔的友誼,那麼,本就處於逆反期的孩子就更逆反了。

正視早戀

麵對正在早戀或者想要早戀的孩子,我們怎麼做才能使他們既收獲了友誼,也認識到自己喜歡的女孩是什麼樣的,並且又不陷入早戀的旋渦中呢?

1.不說“早戀”兩個字

當我們發現孩子有早戀行為的時候,不要給孩子下結論,張口閉口地說“不好好學習,談戀愛”、“早戀那還了得”,更不要說“不務正業”、“不要臉”等難聽的話。我們需要接納孩子目前的狀態,然後給孩子分析一下這麼做有多麼地不理智,會給成長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因為早戀而輟學、成績下降、打架、犯罪、懷孕等案例不在少數,結果往往是男孩和女孩雙方都有損失,家長還跟著操心。我們要把這樣的案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意識到後果有多麼嚴重。

我們不強行禁止早戀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可以告訴孩子,跟女孩做個約定,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再看看彼此是不是對方真正喜歡的人。家長這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做法,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不會因為萌動的情感在患得患失中迷失了方向。

2.恭喜孩子多了一個好朋友

在我們發覺孩子有了這樣一種特別的情愫後,如果我們恭喜孩子又多了一個好朋友,就等於給孩子和對方當下的這樣一種關係定了性,孩子害怕被發覺的心也就落了地。這個時候,孩子的警覺性就降低了,內心也是平靜的,我們就可以給他們立規矩了。

我們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現在還沒有到戀愛的季節,交朋友可以,談戀愛則為時過早。交朋友是愛自己,鍛煉自己的情感駕馭能力,談戀愛則有可能影響學業,甚至傷害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