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母剛才打孩子時,打的也狠。
她偏心大女兒,對二女兒卻不怎麼喜歡。
原因也很簡單,劉雨桐是她頭一個孩子,全家都捧在手裏的。可等二胎生下的劉亞娟還是女兒時,好日子就到頭了,風言風語就沒斷過。
那時候劉母恨啊,可她沒法恨丈夫,也不敢跟公婆甩臉子,就把怨氣都撒在二女兒身上。當初來海市前,劉父說家窮負擔不起兩個孩子,要留一個在老家的時候,劉母毫不猶豫就留下了劉亞娟。
直到小兒子生下以後,這種怨氣才減少了。可身邊有疼愛的大女兒,還有最喜愛的小兒子,劉母哪裏還記得二女兒。
不久前把劉亞娟接來海市時,她倒是稀罕了一陣,畢竟十來年沒見了。但很快她就發現,二女兒處處不如她意。
沒有城裏人的好習慣,土裏土氣的,還是個鋸嘴葫蘆,不像大女兒那樣會討她喜歡……種種東西碰到一起,劉母對劉亞娟就成了滿滿的嫌棄。
可嫌棄歸嫌棄,偏心歸偏心,劉母也知道大女兒這事兒做得不對,放縱她才是對她不好,因此教訓起來毫不手軟。
然而,等聽到丈夫說要把劉雨桐送回老家時,劉母心軟了,開口想替大女兒求兩句情。
“再說,再說你也跟著回老家去——”
一看劉母表情,劉父便猜到她要說什麼,當下不客氣說了一句。
劉母不敢吭聲了。
於是,劉雨桐回老家便成為定局,任她再怎麼哭鬧,也完全改變不了。
父母兩人混合雙打的時候,劉亞娟就在一旁冷靜看著。
兩人沒有偏心到底,讓劉亞娟心裏稍感安慰,然而再多的就沒有了。被忽視的多了,心腸沒那麼容易焐熱的。
打完孩子,把劉雨桐關進屋子裏後,劉父一回頭,就看到了劉亞娟這個表情。
想到何甜甜的話,他心情極為複雜,放緩聲音道:“亞娟啊——以前、以前是爸媽忽視了你,是我們不對,你……你別恨我們,我們會慢慢改的。”
說完,又看了劉母一眼。
劉母忙跟著點頭。
劉亞娟笑了笑。
其實她期望的真的不多,隻要兩人別偏心那麼明顯、隻要一家子能和平相處就行了,別的要靠緣分,沒法強求。
當然,實話她是不會說的,劉亞娟笑著道:“我能理解,不怨你們。”
劉父看出劉亞娟不是真心實意說出來的,可追根究底,是他們忽視孩子、虧欠孩子才造成這種局麵的。事到如今也沒有辦法,隻能慢慢來了。
一周後,劉父到明光一中替劉雨桐辦了退學手續,將她的學籍轉到老家,那個她曾經嘲笑過的、劉亞娟生活過的小縣城。
養尊處優的日子沒了,好在劉父許過一個承諾,什麼時候劉雨桐也能考進年級前十,什麼時候再把劉雨桐接回來。
對於她這種學渣來說,考年紀前十簡直比登天還難。
但有劉亞娟這樣的學神妹妹在,劉雨桐腦子並不笨,以前隻是心思放在了別處,又生活安逸沒有改變現狀的心思,這才成了學渣。
劉母剛才打孩子時,打的也狠。
她偏心大女兒,對二女兒卻不怎麼喜歡。
原因也很簡單,劉雨桐是她頭一個孩子,全家都捧在手裏的。可等二胎生下的劉亞娟還是女兒時,好日子就到頭了,風言風語就沒斷過。
那時候劉母恨啊,可她沒法恨丈夫,也不敢跟公婆甩臉子,就把怨氣都撒在二女兒身上。當初來海市前,劉父說家窮負擔不起兩個孩子,要留一個在老家的時候,劉母毫不猶豫就留下了劉亞娟。
直到小兒子生下以後,這種怨氣才減少了。可身邊有疼愛的大女兒,還有最喜愛的小兒子,劉母哪裏還記得二女兒。
不久前把劉亞娟接來海市時,她倒是稀罕了一陣,畢竟十來年沒見了。但很快她就發現,二女兒處處不如她意。
沒有城裏人的好習慣,土裏土氣的,還是個鋸嘴葫蘆,不像大女兒那樣會討她喜歡……種種東西碰到一起,劉母對劉亞娟就成了滿滿的嫌棄。
可嫌棄歸嫌棄,偏心歸偏心,劉母也知道大女兒這事兒做得不對,放縱她才是對她不好,因此教訓起來毫不手軟。
然而,等聽到丈夫說要把劉雨桐送回老家時,劉母心軟了,開口想替大女兒求兩句情。
“再說,再說你也跟著回老家去——”
一看劉母表情,劉父便猜到她要說什麼,當下不客氣說了一句。
劉母不敢吭聲了。
於是,劉雨桐回老家便成為定局,任她再怎麼哭鬧,也完全改變不了。
父母兩人混合雙打的時候,劉亞娟就在一旁冷靜看著。
兩人沒有偏心到底,讓劉亞娟心裏稍感安慰,然而再多的就沒有了。被忽視的多了,心腸沒那麼容易焐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