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前言

藥膳和藥酒是中醫食療的一種獨特方法,是中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曆史悠久,而且簡便易行,療效卓著,深受人們的喜愛。

藥膳療法是藥物和食物有機結合的產物,既可作為藥物,又可作為食物,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在臨床醫療、保健方麵得到廣泛應用,在民間更有其廣泛的使用基礎。

藥酒療法是藥借酒力,酒助藥性,直達病所,臨床對許多疾病的治療均為適宜,特別是對一些頑症,其功效更是不可估量。比如讀書酒治療神經衰弱,益智健腦;菖蒲酒治療白癜風等,都有使人耳目一新之感。

本書融合了藥膳療法和藥酒療法,彌補了以往讀者隻能看到藥膳或藥酒的缺憾,同時該書也對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病的表現和治療方法做了具體的介紹,使之能讓普通家庭接受,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藥酒

服用藥酒的意義

在《漢書·食貨誌》中,稱“酒為百藥之長”。中醫認為,酒本身就是藥,也可以治病。酒為水穀之氣,味辛、甘,性熱,人心、肝經,具有暢通血脈、活血祛瘀、祛風散寒、消冷積、祛胃寒、養脾氣、厚腸胃、促消化的作用。如果把藥放入酒中,酒能引藥上行,助藥力,促進藥效的發揮,成為一種有療效和強身健體的藥酒。藥酒,在中醫方劑學中又稱為酒劑。所謂藥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和動物的全體或內髒以及某些礦物質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濃度白酒、黃酒、米酒或葡萄酒中,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溶解於酒中,經過一定時間後,去除藥渣而製成的。也有一些藥酒是通過發酵等方法製成。因為酒有它本身的作用,所以酒與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力,是既能防病治病,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的一種酒劑。由於酒係穀類和曲釀製成的流質,其氣剽悍、質清,具有強身治病的功效。而用於泡製藥酒的中草藥,一般係天然之品,其性味平和,毒副作用少。酒藥配製的藥酒,介於藥食之間,有病可以醫病,無病可以防病強身,因此,飲用藥酒隻要適量就少有副作用。

藥酒除了能防治疾病外,還有延年益壽之功效,這一點在曆代的醫療實踐中已得到證實。宋元時期,藥酒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於補益強身的、可以延年益壽的保健藥酒,有些藥酒不但有治病養生的特點,而且口味純正,成了宮廷禦酒。到了清代的藥酒,除了用於治病外,最大的特點就是養生保健藥酒更為盛行,尤其是宮廷補益藥酒空前興旺發達。例如,乾隆皇帝經常飲用之益壽藥酒方“鬆齡太平春酒”,對老年人諸虛百損、關節酸痛、納食少味、夜寐不實等症均有治療作用。又如,對老年人具有補益作用的壽星酒和補腎強陽、烏須黑發的回春酒等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列舉了有69種不同功效的藥酒,如五加皮酒可以“祛一切風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當歸酒“和血脈,壯筋骨,止諸痛,調經”;人參酒“補中益氣,通治諸虛”;黃精酒“壯筋骨,益精髓”等。

藥酒的作用,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藥物功效”雙重作用。由於每種藥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藥材,因此藥酒的作用也隨之而異。就其總體而言,藥酒的作用非常廣泛,既有補益人體之陰、陽、氣、血偏虛的補性藥酒,也有祛邪治病的藥性藥酒。如以補虛強壯為主的養生保健美容藥酒,主要作用有滋補氣血、溫腎壯陽、養胃生精、強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壽;以治病為主的藥性藥酒,主要作用有祛風散寒、止咳平喘、清熱解毒、養血活血、舒經通絡等。

藥酒是由酒與藥物配製而成的。然而藥物的配入,是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都是按特定要求加入的,因此配入酒中的藥物不同,其藥酒的作用也不同。如藥性藥酒,是以防治疾病為主的藥酒,在配方上都有嚴格細致的要求,是專為疾病而設的;補性藥酒,雖然對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主要還是對人體起滋補增益作用,促進人體健康,精力充沛,預防病邪襲人,但也有一定要求,是專門為補虛糾偏,調整陰陽而設的。因此,每一種藥酒的具體作用,都因藥材的不同性質而不同。

由此可見,藥酒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其另一主要作用是,酒入藥中,可以緩和苦寒藥物的藥性,免除了平時服藥的苦澀,人們很樂意接受。如有很多善於飲酒的人,用日常的食品配製藥酒,既有醫療作用,又有滋補保健作用,乃一舉兩得之功,真可謂善飲也。

藥酒療法的優點

在封建時代,製造藥酒的技術僅被少數人掌握,製作的量少,製作周期長。物以稀為貴,所以藥酒隻有宮廷貴族和達官貴人才享用得起。現在,隨著保健知識的日益普及,服用藥酒的人群也不斷地在增多。藥酒的長處越來越顯現出來。

1.酒劑所含的有效成分多

酒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媒,易於進入藥材內部,可把中藥裏大部分水溶性成分,以及水不能溶解的需非極性溶媒溶解的有機物質溶解出來,最大限度地保留藥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質。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的要比溶解在水中的多得多,故而在同樣的療效下,使用藥酒對藥材的消耗量要少一些,從而有利於節約藥材,降低成本。

2.酒助藥力

某些藥物經酒製之後,治療作用顯著增強。如王好古所雲,藥“有宜酒浸以助其樂”,“阻塞之氣味,假酒力而行氣血也”。像菟絲子、生地黃、淫羊藿、紅藍花、莪術、白頭翁等藥物,俗稱“得酒良”,其含義正在於此。

3.酒劑起效迅速

中醫認為酒是人血分的,酒一旦進入體內,可以直接透過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擴散到全身。而其他口服藥如藥片、藥丸、藥湯之類,都要經過消化道的消化吸收方能到達血液。所以酒劑起效較快,尤其適合於急需用藥的人,服用後可借酒的宣行走竄之性,促進對藥物中有效成分迅速地最大限度地吸收,在較短的時間內發揮治療作用。

酒劑與其他劑型一樣,用於治療疾病的種類遍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其中,尤以關節疼痛、腰腿疼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拘攣、中風緩弱不遂等病症用之為多。這與酒行藥勢,通行血脈,走竄經絡的作用密切相關,它與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和蠲痹止痛之藥相合有相得益彰之效。

4.酒有引經作用

酒的引經作用,是指用酒引導諸藥,選擇性治療某經病變的功能。如“大黃酒浸入太陽經,酒洗入陽明經”(《湯液本草》)、香附子“酒浸炒則引經絡”(《本草綱目》),皆屬此類。所以中醫中藥的引經理論,其實就是引導藥物直達病所,使病灶的藥力更加集中,也是一種選擇性的治療。

5.酒劑防治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