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服務價值跌停板——提供有價服務(1 / 2)

這就是社會中常常會遇到的狀況,當事人通常帶著怨恨:“對方真是忘恩負義,也不想想我當初幫了他多少忙!”先做人再做事,讓很多談判者急於滿足對方的需求,付出了非常多的心力成本,卻始終沒有在談判桌上要對方做出承諾。原因很簡單,因為傳統文化中都是教我們做人要講情麵,當對方有難,自己理應相助才夠義氣;如果開口先要利益,似乎顯得不近人情;而且隻要自己講義氣先幫助客戶,對方出於情理,一定得有所回饋。這是牢不可破的潛規則,隻要對方沒有遵守便是背信失約,或是不懂江湖規矩。

如果把這種想法片麵地帶入談判,會讓很多人忽略了談判必須追求實質的交換這一點。固然,禮尚往來是種江湖規矩,但談判講究真憑實據,正如我們之前提過的擬定合約,都是為了確保談判中的每一個利益付出都能換來雙贏報酬。用“義氣”、“人情”這些既抽象又無法預料的規則作為交易保證,無疑是讓自己陷入“白做人情”的危機。

&ct;停下來想一想

有許多人,喜歡貪圖一時方便而將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天底下沒有理所當然接受他人協助的道理,或許當下你白賺了一筆,但會在商場留下不良名聲。不要無端接受對方的人情,如果你接受了就該盡早歸還,萬萬不可當個不懂人情世故的白目,擔負“不懂做人道理”的汙名。

√ 別給對方模糊不清的人情債

所謂“先做人再做事”,不應該隻是盲目地付出,要確認自己的每一個協助都可以得到對方的承諾。就如我們之前說過:每一個讓步都得換來對方的回饋,“做人”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可以是一個熱心的合作對象,但別忘了把你的善意熱情,轉換成可以兌換成實際價值的服務,在“做人”後才能夠“成事”,否則隻是白白做好人,讓對方吃了頓霸王餐。

要知道,人在需要緊急協助的時候,往往都會挑選自己合作過,並且可以依賴的對象。隻不過,人性畢竟是自私的,當緊急的危機解除後,再遇上需要利潤權衡的事件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感念當初協助自己的人。說到底,商業合作是以利益交換為基石,如果單單以人情作為製約對手的關鍵,往往不夠牢靠可信。

“人情”可以做,但千萬不能讓自己“白做工”。人情在商場上是拿來當籌碼使用的,一個有價值的服務,就必須換到獲利的可能。並非要你不近人情地當個吸血鬼,而是要提醒你記得,在拍胸脯保證協助對方前,必須讓理智早一步思考全盤狀況,並向對方確認彼此的未來空間。

以震武的例子來說:他當然可以提供協助,買對方一個人情,然而他卻沒用這份人情換得後續的合作關係。他大可以和對方在談判時提出:“我非常樂意協助你們,因為我們長久下來的合作非常愉快,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趁著這次機會,將未來的合作模式確定,之後遇到類似狀況,彼此也能有更佳的處理方式?”

這就是社會中常常會遇到的狀況,當事人通常帶著怨恨:“對方真是忘恩負義,也不想想我當初幫了他多少忙!”先做人再做事,讓很多談判者急於滿足對方的需求,付出了非常多的心力成本,卻始終沒有在談判桌上要對方做出承諾。原因很簡單,因為傳統文化中都是教我們做人要講情麵,當對方有難,自己理應相助才夠義氣;如果開口先要利益,似乎顯得不近人情;而且隻要自己講義氣先幫助客戶,對方出於情理,一定得有所回饋。這是牢不可破的潛規則,隻要對方沒有遵守便是背信失約,或是不懂江湖規矩。

如果把這種想法片麵地帶入談判,會讓很多人忽略了談判必須追求實質的交換這一點。固然,禮尚往來是種江湖規矩,但談判講究真憑實據,正如我們之前提過的擬定合約,都是為了確保談判中的每一個利益付出都能換來雙贏報酬。用“義氣”、“人情”這些既抽象又無法預料的規則作為交易保證,無疑是讓自己陷入“白做人情”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