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旭見梵初聽得認真,便繼續說“一開始他也沒有想過我們人體上的這些氣是由哪裏產生的,所不亂什麼試都是功歸於虧。本來他想要放棄了,想著這些氣或許就像身上的皮囊而已,隻依附在人的身上。但有一天家裏的親人重病在床,他看著躺在床上的親人身體上的氣慢慢消失,一天一天的變得微弱,後來有一醫者給他親人進行了救治。那時候很少有人會治病,能得到醫者的救治也是他親人的一種福分,就在醫者替他親人救治時,他發現親人身上的氣有開始慢慢恢複了。所以他想著,這氣肯定是是由人的身體某個部位產生。便死死盯著這些氣的流向。後來才發,原來氣都是由我們腹部所生,後名為元氣之海、又稱元海…”
“自那以後,他便由元海為起點,開始試著如何收放。一開始他沒有去感受自己的氣,隻認為用自身想法,便可以控製這些氣的流動,但也屢次失敗。直至後來有天家中妻子去了遠房親家,自己在廚房裏燒菜,掀開鍋蓋時鍋裏的熱氣,一時間感受到了一股熱氣。他便醒悟,若是能感受氣息流動,或許便能找到控製之法,就這樣逐漸可以控製元氣。”
“起初控製氣時,隻是念想,當真正熟練控製氣了之後,他回想平時人使力時,負重時,狂奔時種種氣流動的現象產生了想法。便去證實自己的想法,他發現把自身所有的氣聚齊到拳頭上。他麵前跟自己頭大的樹被自己把拳頭都打了進去,這拳印以及裂痕,就算是五大氣粗的壯漢也未必能這樣。隻是打出了這一拳便發現自己身上的氣所剩無幾,更是讓自己覺得無力。等這些氣回複過來,都過了好幾天,而這幾天自己還有些許發燒。”
“就這樣,又開始為養氣煩惱,如何養氣又變成了最主要的事情。一開始都說食物可以補充體力,所以他也認為可以補氣。由於一直吃的不好,為了補氣,他便去偷鄰居家的家禽…不僅惹下禍,還惹得村民各種意見,以至於被趕出村落。那時候被趕出村落無疑是致命的,因為村外的凶獸很多都食人。不想家人跟自己一樣受到牽連,便獨自出行。”
“一開始他也是很害怕的,因為自己在村落中也不是獵戶,隻是種植戶。所以隻聽野林中的凶獸有多可怕,有些凶獸可飛天遁地,有些可呼風喚雨。自己卻沒見過長什麼樣子。有獵戶曾說,村落附近的凶獸比較容易鋪抓,於是野林深處,凶獸越是可怕…”
“為了活命,自己也沒想著往深處走,便停留在了獵戶活動範圍之外的附近,好在他有一雙可以看見氣的眼睛,他發現有些獸類也有氣,而且有些氣還比較不一樣,感覺是層次不一樣。而層次高的這些凶獸也很容易發現自己,為了逃避這些凶獸的追擊,他入水淹住自己的氣,後來又有了隱藏氣息的想法。”
“學好了什麼隱藏氣息,便開始肆無忌憚的亂串。見到一直奄奄一息的凶獸,想必這凶獸剛有一惡戰逃到此處,一直吃野果的他好久為食肉味,便心聲念想,定要吃了這凶獸的肉。用盡自己全身的氣被了凶獸致命一擊,等自己吃完凶獸的肉,發現自己的氣渾厚了許多,這才想到,村裏的獵戶身上的氣比一般人都要濃厚。這是他第一次知道如何補氣的方法,後來他就開始不止不休的追尋這些奄奄一息的凶獸,食其肉。”
“自己吃也吃了很多,但還是沒見自己身上的氣能突破到自己想象中那麼好,不能貯存更多的氣。而元海中有一股氣沉澱已久,聚齊的也比可以流動的氣還要渾厚,還無法使用。他對著自己的元海發呆,怎樣才能讓自己容納跟多的氣?又成為了新的起點…”
“在一次獵殺一直瀕死的凶獸時,未發現追尋這凶獸的其它凶獸也隨期而至,他也變成了這些凶獸的目標。在逃命中,他並不是這些常年因為追擊獵物而奔馳如風的凶獸對手。便被圍攻,隻是自己用盡了全部的氣,也沒能把這些凶獸驅逐,就在臨死之時,元海爆發了那股沉澱氣,在這股氣的作用下,他順利逃生。”
“此時他也發現這股氣比之前的氣強大許多,跟追著自己的那幾隻凶獸相比不差幾分。等自己再補氣的時候,卻發現又另有一股氣開始沉澱,而此次補氣需要的氣比之前又多了幾倍…至此,他想到了這是種‘突破’,元海可以用突破來納其更多的氣…”
“過了許久,等他再次突破的時候發現但光靠著用獸肉來補氣,明顯發現元海可容納的氣越多,這些凶獸的肉類補充的氣變少了。而且很難補足…此時在野林外圈的他,便想著深入林中。已是想看看更凶猛的凶獸身上的氣是怎樣的,還有便是想漁翁得利中嚐試更高氣息的凶獸肉類是不是能補的氣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