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當亞馬遜自營的商品價格越來越便宜,第三方賣家的同類產品是不可能賣得比亞馬遜更貴的,這就要求第三方賣家也要控製成本,或者賣一些亞馬遜自己不賣的東西。
第六,亞馬遜提供的雲服務、物流服務,其規模也就變得越來越大。這些服務越好用,其他商家就越會傾向於把生意放在上麵,亞馬遜的會員就更加超值了。
第七,其他商家越把自己的生意放在亞馬遜的基礎設施上,就越離不開亞馬遜。
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邏輯。再簡單地梳理一下:會員服務留住買家,雲服務、物流配送這些基礎設施留住商家。商家多了,能進一步留住買家。買家買得越多,商家就越離不開。反過來,再讓基礎服務變得更有競爭力。這三個齒輪是彼此咬合,震蕩放大。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把它比喻為“飛輪效應”。
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個巨大的輪子,又沉又笨,要是想把它轉動起來,非常困難。但是沒關係,在這個輪子的每一個點上都使力氣,順著同一個方向轉動它,剛開始會非常慢,但是每一次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轉動起來,它就會轉得越來越快。這也是亞馬遜這家公司真正的秘訣。
所以,亞馬遜並不是什麼網上超市。它的終極野心是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網上商業活動平台。不管你賣什麼,也不管你買什麼,你都繞不開它。這個飛輪轉到最後,就成了一個向所有網上活動收費的超級帝國。至於我們現在看到的電商、平台、人工智能、音箱、Kindle等,都隻是亞馬遜的手段,不是目的。亞馬遜和埃隆·馬斯克,都是在下一盤大得嚇人的棋。
那麼要做到很難嗎?很難。難在三個方麵。
第一,得想得出那麼大的飛輪。這真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這種飛輪怎麼找?回到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比如,人總是要買東西,總是要社交,總是要學習,這些東西是不會變的。貝佐斯有一句名言,可以幫助你理解找飛輪的方法。他說:“人們經常問,在接下來的10年裏,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是我隻問,未來的10年,什麼是不變的?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你需要將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
第二個難題是,你能不能按照同一個方向轉動這個飛輪?亞馬遜的方向,就是不斷給用戶提供價格更低、品種更多、效率更高的商業服務。但問題是,真的能在每一個決策關頭都堅持這個飛輪轉動的方向嗎?如果方向反了,近在眼前的錢,能不能忍住不掙?明顯有效的手段,能不能忍住不用?這些都是對一個創業公司意誌力的巨大考驗。
第三個難題是,你能不能在漫長的時間裏堅持轉動這個輪子,不管發生什麼,都不停下來,也不管有什麼誘惑,都心無旁騖。這是最難的。時間對人的考驗,是最嚴酷的考驗。
第五,當亞馬遜自營的商品價格越來越便宜,第三方賣家的同類產品是不可能賣得比亞馬遜更貴的,這就要求第三方賣家也要控製成本,或者賣一些亞馬遜自己不賣的東西。
第六,亞馬遜提供的雲服務、物流服務,其規模也就變得越來越大。這些服務越好用,其他商家就越會傾向於把生意放在上麵,亞馬遜的會員就更加超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