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你是在消費還是在投資(1 / 2)

如果用消費模型來理解品牌建設,這是有內在矛盾的。你花錢買,越有效,廣告資源就越貴,最後反而像吸毒一樣,把自己的競爭力和未來都買掉了。

那該怎麼辦呢?這就是“品牌資產”這個概念的價值了。你投放的每一筆廣告費,不是在買用戶,不要談什麼性價比,本質上你是在往一個賬戶裏存錢。這個賬戶,往小了說,就是那個超級符號。往大了說,就是整個社會公眾對你的認知。

比如,你在機場豎了一塊大廣告牌。豎了1個月,一看,好像銷售沒有什麼增長,就撤了。這就是在用消費的心態買用戶,一看沒有用,你隻好承認這次消費失敗。花掉的錢也就白白扔掉了。

但是如果你不管什麼銷售數字,堅持把這塊牌子豎上10年20年呢?經常坐飛機的人,對你這家企業多少就有點印象。時間越長,印象越深,不僅有印象,甚至是好印象,這家公司一直靠譜地戳在這兒。這就是投資,花掉的錢,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儲在品牌賬戶和公眾認知裏了。

當然你別有一個誤解,投放廣告就是不算賬,玩兒命往裏傻投。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隻要你按照文化母體、品牌寄生、超級符號這一套方法論不斷往裏投資,隻要你別動不動就搞營銷創新,亂動資產賬戶,那企業的所有活動,不僅是廣告投放,也包括產品包裝、辦公室裝修、名片設計、產品升級,都是在一點一滴地往這個公眾認知賬戶裏存儲資產。最後的結果是你的品牌賬戶越來越滿,而你的流量變成免費的了,顧客自動來了。

我們自己其實也是按照這套邏輯在行動。比如,我從2012年12月21日起,每天早上6點半,在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裏發送一條60秒的語音。1秒不多,1秒不少,風雨無阻,假日無休。到今天,已經是2372天。一開始,我就承諾,這個語音,我要發10年,也就是要這麼一直說到2021年的12月21日。

剛開始,因為這種堅持,羅輯思維公眾號用戶猛漲,我們迅速成為國內的頭部大號。但是現在呢?因為各種原因,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整體都在下降,我們這個號雖然還有1200多萬用戶,但是每天聽我60秒語音的人,已經隻有幾十萬了。

那我繼續堅持做一件不增長的事情,還有意義嗎?有意義。這個意義,不僅在於遵守承諾。實際上,記得我那個10年承諾的人,估計也沒幾個。堅持下去的意義在於,我在用自己的勞作,往一個賬戶裏存錢。這個賬戶往小裏說,是“羅輯思維”這四個字的符號,往大裏說,就是公眾對我、對我們這家公司的認知。

你就想象一個場景。某個用戶,早年聽過我每天早上的60秒語音。但是後來聽煩了,公眾號的信息也太多了,他就不聽了。但是,多年之後的某一個機緣巧合,他又偶爾聽到了一條。他的心裏一定會感慨,這個胖子居然還在這裏每天叨叨60秒。你說,那個時刻,他對我,是不是會多出一份尊重?對於我們這家公司,會不會多出一份信任?

如果用消費模型來理解品牌建設,這是有內在矛盾的。你花錢買,越有效,廣告資源就越貴,最後反而像吸毒一樣,把自己的競爭力和未來都買掉了。

那該怎麼辦呢?這就是“品牌資產”這個概念的價值了。你投放的每一筆廣告費,不是在買用戶,不要談什麼性價比,本質上你是在往一個賬戶裏存錢。這個賬戶,往小了說,就是那個超級符號。往大了說,就是整個社會公眾對你的認知。

比如,你在機場豎了一塊大廣告牌。豎了1個月,一看,好像銷售沒有什麼增長,就撤了。這就是在用消費的心態買用戶,一看沒有用,你隻好承認這次消費失敗。花掉的錢也就白白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