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這要怎麼打!(1 / 2)

因為張良雖然是內政方針方麵的頂級大才,可是蘇銘知道,張良可也是繼承了《太公兵法》的人!

《太公兵法》是什麼?

為什麼聽起來這麼牛逼?

“太公”兩個字,足以說明問題。

在古代,能夠被叫做太公的,隻有一個人——薑尚薑子牙!

當年薑子牙70歲渭水遇周文王,80歲統兵伐紂,而且還打贏了!

那時候的大商王朝,其實並不是不堪一擊,說起來,其實力和統一程度,不比後來的秦始皇差。

薑子牙在80歲,力壓天下豪傑群雄,完成了伐紂大業,所助《太公兵法》,又豈是簡簡單單的一本兵書?

而張良從黃石公那裏繼承了《太公兵法》,要說張良不懂排兵布陣,行軍打仗,蘇銘心裏是有些懷疑的。

可能人們總是認為,張良似乎不像聽起來那麼牛逼,也沒有什麼傑出的,有名的軍事事跡。

和三國時候的諸葛亮,郭嘉司馬懿等一批頂級謀士,各種牛逼的事跡一件接一件相比,好像張良也沒啥可吹的嘛!

就連李儒,都有輔佐董卓占領洛陽的戰績!

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之首,除了內政方針好像確實吹的比較厲害,其他方麵,似乎有些名不副實了……

這中情況,讓蘇銘始終心存懷疑。

雖然說,史書都是勝利者所書寫的。

可是張良如果沒有三兩三,又怎麼可能上得了梁山?

韓信什麼?

蕭何什麼人?

能夠力壓二人登上首位,真的隻是名頭大,沒點真才實學?

要是這樣都能當上漢初三傑之首,不說劉邦,全天下的人,可能都是傻了吧……

因此,蘇銘始終覺得,張良不可能就隻是內政人才。

現在,張良既然開口,蘇銘當即說道:

“子房先生但說無妨!”

得了蘇銘準許,張良指著輿圖,說道:

“主公且看,這裏是章邯親自坐鎮的滎陽。

如果章邯準備將劉邦大軍分散包圍,以洛陽為餌,抽調洛陽兵力補充布局所需的兵力,留下一座洛陽空城,這一點無可厚非。

可是如果單純的對付洛陽南麵的劉邦大軍,就算最後打贏了,劉邦這邊,卻還有一路兵馬尚未被消滅!”

韓信聽到這裏,插話說道:

“雍齒!攻打滎陽的雍齒還沒有被消滅!”

張良見說,笑著問韓信道:“韓將軍說的不錯,不知道韓將軍是否又看出了什麼?”

聽張良問詢,韓信也沒多想,更沒有想到,自己插話有些冒失,導致張良不得不這麼問他……

就聽韓信直接說道:

“雍齒這一路大軍,抵達滎陽一帶後,背後不遠就是官渡,項羽大軍正要從官渡北上。

如果我是章邯,就不會在官渡和項羽死磕,而是讓項羽順利北上。

因為一旦和項羽死磕,雍齒這一路,說不定也會前去幫忙,這樣的話,單憑之前滎陽的兩千萬大軍,根本打不贏!

所以,章邯一定會在官渡放行項羽。

可是官渡放行,雍齒這一路,就沒有了背後包圍的可能,就算加上消失的一千萬大軍,滎陽兩千萬兵馬,麵對雍齒,沒有後手,章邯也基本上不可能守住滎陽!

滎陽守不住,洛陽……”

因為張良雖然是內政方針方麵的頂級大才,可是蘇銘知道,張良可也是繼承了《太公兵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