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蒼雲迷峰(2 / 3)

子昊駐步營前,削薄的唇角隱約仍是笑意,清淡的語聲,一片波瀾不驚:“你說得沒錯,所以水漫上郢,楚國非亡不可,下一步麵對宣國亦將是一場硬仗。我如此安置含夕,另有我的考量,從前到後,真正能影響楚國的人,並不是她。”

蘇陵略一沉思:“主上這一步仍是針對他。”

子昊不置可否,片刻後簡簡單單地說了四個字:“宣國,姬滄。”

陣陣冷風撲麵,似是一股壓人的銳氣,竟令得蘇陵心中凜然,此時忽見離司帶了一人自大帳匆匆趕向這邊。

子昊亦是轉頭看去,離司到了近前,急急叫了聲“主上”,竟是連行禮都忘了,一臉悲喜難辨的神情,頓了一頓,方道:“主上,躍馬幫少幫主殷夕青,他……求見主上!”

“夕青見過王上!”自她身後,一個爽朗的聲音傳來,白袍少年屈膝行禮,抬頭間滿目英氣,甚是引人注目。

子昊凝神打量這眉眼飛揚的少年,並未忽略他一身風塵仆仆,顯然是遠路趕來,一到軍中便入帳求見,想必定是有什麼重要消息,他方要發問,殷夕青卻先道:“王上救命之恩,夕青始終未能麵謝,一直念記在心,請王上先受我一拜!”

子昊將手一抬,微微含笑:“人道躍馬幫少幫主急公好義,英雄少年,果是名不虛傳。這次調動糧草,你替朕立了大功,隻是此時不在扶川主持幫務,為何來了上郢?”

殷夕青抬頭笑道:“些許糧草不過略盡綿薄之力,王上以後若有差遣,夕青萬死不辭。對了,我是替王上送信來的。”說著神情微斂,自袖中取出一個細小的圓筒,“這是阿姐派人傳來的消息,九公主現在正和她一起在穆國,前日因大戰封城,害得傳信人……”

話未說完,子昊目光微微一震,素來從容的聲音竟是異樣急促:“你說什麼,子嬈怎會在穆國,她……如今怎樣了?”

殷夕青呆了一下,方繼續道:“信裏隻說重傷昏迷,當時烈風騎封鎖了楚都,內外出入不得,所以阿姐隻好送她和夜三公子轉道穆國。”

子昊眸心驟縮,刹那透出的異光是驚是痛,更是莫可名說的慍怒。九公主性命安危事關重大,蘇陵跟著便追問了一句:“可知現在情況如何?重傷昏迷,究竟是怎麼回事?”

殷夕青道:“信中並沒有細說詳情,不過按那時的情況,十有八九是傷在少原君手中。”

話音剛落,子昊一拂袖,轉身對離司道:“命墨烆速來見朕。”接著一停,再道,“不用了,你直接和他會同宿英、聶七一起趕去穆國,傳我密令,讓衛垣全力協助,無論如何不得再有閃失。”

離司最是清楚子嬈的身體狀況,早已心急如焚:“是,我們這便動身!”

落峰山七十二殿錯落分布,以總舵蒼雲峰為中心形成一個龐大的建築群落。夜玄殤自幼便對此處極為熟悉,趁著夜色深暗,自東側山崖悄悄摸上主峰,神不知鬼不覺地便進入了總舵範圍。

白天他和白姝兒離船之後,途中使了個金蟬脫殼成功甩掉白虎軍,為保安全,兩人又多兜了兩個圈子,才設法與殷夕語會合。待到船上,知道子嬈已被帶入蒼雲峰,夜玄殤自是放心不下,隨即命白姝兒等人在外接應,獨自潛入總舵看察情況。

越過一道荒廢的圍牆,便是一座平日用來堆放雜物的側殿,夜玄殤原想此處必是燈深人靜,誰料今晚四下燭火通明,就連這平日鮮有人跡的院落,也有弟子帶劍路過,顯然是發生了什麼變故。他隻怕事情與子嬈有關,心下掛念,趁兩幫弟子交替的空隙,身形一閃越過回廊,剛剛進入一間空室,便有幾名巡邏弟子自前方過來,其中一人邊走邊道:“真奇怪,大師兄先前帶回的女子也不知是什麼人,竟惹出這麼大的事端。你們聽到沒有,師尊可是傳令格殺勿論呢。”

另一名弟子接口道:“聽說方才師尊大發雷霆,連大師兄都挨了一掌,不過有人不知死活,竟敢闖進咱們總舵劫人,大師兄的臉色可也不怎麼好看。喂,你們說那人會不會是……”他聲音突然壓下,一名年輕的弟子跟著叫道:“啊!若真是二師兄,那可如何是好?哎喲!”

話未說完,已被那先前說話的弟子彈了一個響指:“小點聲,仔細傳到師尊耳朵裏,罰你站三天木樁。二師兄的武功比你高了不止數倍,我們幾個加起來都不是對手,遇上他你攔得住嗎?”

那小弟子摸著頭道:“我不過是擔心二師兄嘛,想當年他還在山上的時候最好玩了……”幾人越走越遠,說笑之聲隨之淡去。

夜玄殤自藏身之處閃出來,微微蹙眉,心知子嬈暫時沒有危險,但又不知究竟是什麼人,竟能在渠彌國師和夜玄澗手中將她劫了去,而這人目的何在。他垂眸略一思索,隨即展動身形,悄悄往無風殿方向而去。

一路避開幾批弟子,越接近無風殿,搜尋越是緊密,為首的也都換作了易風、幻電這樣的親傳大弟子,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可謂警戒重重。但夜玄殤身法何其之快,殿前弟子隻覺眼角有人一閃,回頭時夜玄殤早已越界而過,但他卻不直接往殿中去,反是向西一拐,又避過兩重崗哨,躍入了位於左邊的一個院落中。

此處院落別有洞天,亭台樓閣層層錯進,曲水成溪移木為林,自有一番清幽別致,顯然是天宗內頗有地位之人的住處。夜玄殤熟門熟路地進了主樓,過不多會兒,忽然外麵傳來嘈雜的人聲,於是一個翻身隱上房梁。

火光透窗而入,說話聲、腳步聲井然有序地傳向四麵屋室,如此持續了一段時間複又迅速安靜,便聽有人道:“回稟師兄,除了您日常居住的主樓,其他地方都已仔細看察,並無異樣情況,這裏一直有弟子把守,那人應該沒那麼大膽藏來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