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子夜韶華(2 / 3)

當他轉回身時,且蘭驀然迎上他的目光,從未曾相識的一刻,到執手天下的今時,他眼中的江山王朝、她心頭的家國族人,她與他何止擁有太多相似的痕跡,卻又從來不在同一個世界。長空星隱,天地一人,青衫男子衣袂入畫,除卻白日君王盛氣,隻遺獨立出塵。他站在眼前,化入心尖,卻仿佛隨時會消失在永恒不變的微笑之中,不屬於任何一人,甚至包括他的子民與王朝。

“朕此一生,不負九夷。”

那日在軍營之中,他隻說了一句話。一句話,她別無選擇。

若他不是天家帝子,她亦不是他一手扶植的女王,今日瓊華天闕,是否會有他與她並立的身影?

執子之手,與子同行,她與他穿行於毀滅重生的世界,他可以是她的希望與依靠,卻是否會成為她幸福的歸宿?

“朕會給你足夠的力量,來保護你所珍視的東西,無須太久時間,也沒有人能夠阻攔。”

他低下頭,眼底深處淡淡星芒,映亮女子晶瑩的眸心,隻一瞬停留的注視,足以令人相信一切,永不存疑。且蘭素首微仰,烏發盈散於他的指尖:“若不明白,且蘭怎配做你的王後。但是,子昊……”她閉目輕歎,第一次叫他的名字,第一次伸出手去,靠近他的懷抱,“在我答應入嫁帝都的時候,便已將屬於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你,包括我一直保護著、珍視著的族人。我知道他們會很好,這世上沒有什麼再能傷害他們,我也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隻除了你。”

“從一開始我們之間便不會單純,從我看你的第一眼,你對我說第一句話,從我的劍刺中你身體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一切都已注定。你說得對,我和你是同樣的人,我們都有著自己的目的,可以為之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隻是,我遇到了你。”

“子昊,你是我的王上和夫君,也是現在我唯一的親人,不管因為什麼,我都不想像失去母親那樣失去你,為了你,我會盡我所能……”

她的聲音貼近他的心房,輕柔如許,繾綣如許,終於再不掩飾地將一切掙紮與眷戀道出,不似往日矜持的模樣。子昊怔住片刻,跟著輕輕抬手將她擁住,眼神之中慢慢現出些許複雜的神色,沒有人看得清楚,那是怎樣的溫柔與憐惜,亦沒有人說得出來,那是怎樣的清醒與堅定。

很多年後,每當且蘭想起這一夜咫尺星空,天地之盡,他懷中清冷的力量,他說過的每一句話都那樣清晰,仿佛始終陪伴,從未離開。但直到那時她才明白,他交與她的,是他生命中最為沉重的羈絆,亦是他所給她,最好的歸宿。

金輿落至殿前,重華宮冷焰燃盡,在晨曦的微光中透出華麗宏偉的輪廓。

兩列素衣醫女手提藥籃迎麵而來,見到王駕向側避開,衣袂輕沐晨色,斂眉垂首。

且蘭無意中轉眸,突然看見當前兩人手捧一對天青色水光薄玉冰紋盞,當中一泓雪色汁液若盈若現,溫如美玉,膩似凝脂,盤側尚備有一雙纏枝細刃金刀,十分精致奇特,於是駐足問道:“這是什麼?”

其中一名醫女低頭道:“回稟殿下,這是從子夜韶華的果實中割取的汁液,可以用來入藥,鎮緩疼痛,每逢戰時,司藥監都會采摘備用。此花在王域唯有重華宮溫泉海交流之處能夠生長,奴婢們不敢驚擾殿下,已稟過青冥姑娘知道。”

且蘭記起溫泉海旁確有其花盛放,花色千般,宛然如盞,觀之可謂美不勝收,不想果實尚能入藥,遂抬手略略沾了一點汁液,聞去但覺沉香如縷,竟有種說不出來的曼妙滋味悄悄繞上指尖,飄入心頭,便那麼化作一絲迷幻的夢境,徑自盤旋不去。正覺驚訝,子昊忽然問道:“這子夜韶華可是以前南域六族的禦花貢品?”

那醫女恭敬地答道:“是,此花原本生在南域,名為阿芙蓉。當年六族朝貢帶入帝都,先帝因其盈夜盛放,花色絕豔,而更名子夜韶華,賜種重華宮,聽說《大周經》中亦曾有此花入藥的記載,效果甚是奇特。”

子昊點了點頭,跟著抬眼向朱廊盡頭看去,正見蘇陵與叔孫亦兩人一並前來。且蘭知道二人這麼早求見,定有要事,向側微微揮手,那醫女帶著眾人斂袂退步,依次而去。

自昭公離朝之後,蘇陵以昔王身份兼領中樞要職,此時慣穿的水色藍衫依例換作聚雲紋紫錦朝服,風流文雅更添三分貴氣,隻顯得氣度卓然,溫文沉練,但卻絲毫不因權位之重而令人覺有壓迫,不改謙謙君子之風。叔孫亦則著朱緣緊袖單袍,配以透雕金簪束冠,外罩纏絲軟甲,一身儒將裝束,眼底隱約的紅絲表明他可能又是一夜未眠,但目光仍舊予人沉著智慧的感覺。

待到近前,蘇陵先對且蘭頷首施禮,跟著低聲稟道:“主上,昨夜接到加急奏報,昭公日前在歸國途中病重辭世,靈柩已由統軍禁衛護送,還歸昭國。”

且蘭聞言微驚,一震抬眸。

“擬旨以國禮厚葬,著其長子繼承封國,蔭封餘下二子,不必入帝都謝恩。”

子昊眼中掠過一絲極深的波動,仿佛淵海底處暗流急湧而過,旋即消沉,換作淡淡話語。長夜最後一抹星辰的痕跡隱隱泯滅於天光盡頭,日月更迭,交替無聲。

“臣會妥善安排,請主上寬心。”蘇陵抬頭答應,再道,“漠北來人想要麵見主上,不知主上意下如何?”

子昊修眸輕輕一挑,稍加思量,舉步前行:“見見也好,帶人來琅軒吧。”

“是。”蘇陵略一點頭,先行告退。叔孫亦則陪東帝二人往琅軒而去,邊走邊道:“這幾日據斥侯傳回的情報,姬滄回師後調兵沁水邊城,以酷烈手段鎮壓叛亂餘黨,當眾斬殺七百餘人,包括當年僥幸得存、宣國大王子九歲的遺腹子姬原及其母冉妃,將此二人極刑碎屍。依照主上吩咐,此前漠北、赤陵分舵除一十三名暗部精英外,已全部撤離沁水,潛入七城。昨日傳來消息,姬滄開始在刑衛、高闕等地調集兵力,總數接近二十萬眾,其中多以步卒、車兵為主,至少配備馳車三千餘駟、革車千乘,乃是攻守兼備的精銳重兵,但赤焰軍最為核心的主力騎兵尚駐軍支崤,暫未有所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