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也許是唯一一次有人給他遞梯子,如果錯過了這次的機會,可能以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校長,我覺得任何學校都不是一成立就能立刻有名氣的,很多事總是要一點點慢慢積累,”宋晚寬慰道,“既然現在學校裏已經有了兩位大學畢業的專業英語老師,何不從這一點入手,慢慢擴大優勢呢?”
宋晚始終覺得,有些事情或許很難一步到達,但隻要找對方向,慢慢積累,終歸是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就算最後達不到想要的結果,至少也會有所收獲,這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強得多。
校長之前就像是被困在了一個圈子裏,怎麼想都跳不出這個圈子,隻能在裏麵急得團團轉,此時被宋晚這麼一提醒,這才腦袋裏靈光一閃,隱約找到了突破圈子的方向,隻是這方向還沒有那麼清晰,突破的力度也沒那麼大。
他帶著一抹沉思和遲疑道:“你的意思是說,讓我把這兩位英語老師作為宣傳點?”
“對,既然這兩位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那別說是放在鄉鎮學校,就是放在縣裏,乃至市裏,都是很難得的,”宋晚點頭,邏輯清晰地分析道,“一所學校想要吸引優秀的學生和教師力量,不需要做到十全十美,隻需要有自己的閃光點,然後把這個閃光點不斷放大,就像是滾雪球那樣,從小到大,不斷以此為基礎加深學校的優勢,最終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校長認真傾聽著宋晚的話,明明他才是這所學校的校長,而宋晚隻是學校裏的一個學生,但在這一刻,他反倒更像是一個認真鑽研老師授課內容的學生,整個人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怠慢。
其實宋晚之所以願意主動過來找校長,說出自己的見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這裏。
如果榆陽鎮高中的校長是個古板守舊、不懂變通,或是自以為是、不接受他人建議的人,就算她有再多的想法,也不會多嘴半個字,因為對於這種人,她說再多都沒用。
正因為校長是一位懂得尊重他人看法,且思想靈活、懂得變通的人,宋晚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供對方參考。
至於校長到底會不會采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那就不是宋晚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把這些話說完後,宋晚見校長一臉沉思地坐在那裏,也不著急,就這麼靜靜坐在一旁等著。
校長把宋晚的話翻來覆去想了一遍又一遍,等消化得差不多了,卻又有了新的疑惑:“宋晚同學,你說的良性循環是什麼意思?”
宋晚組織了一下語言,耐心解釋道:“這個詞放在咱們學校現在的情況上,指的就是通過這兩位優秀的英語老師,吸引一批優秀的學生,而有了更優秀的學生,就能帶動著吸引來更多優秀的老師和學生。
這樣一來,咱們學校無論是在學生資源上,還是教師力量方麵,都會穩步向前邁進。而當學校的師生力量跟上了,學校的硬件方麵自然也就有了更新的底氣,這就是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