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問蒼天英雄何辜(2 / 3)

他所處身之地距離皇帝的看席極近,不免惹人注意。

李世民居高臨下地盯著他,問道:“爾是何人?”

季憐月聞言收回目光,從容行禮,“萬舍教影麟堂主參見陛下。”

“何為萬舍教?”李世民再開金口。

“天道不公,改天換命,為達此誌,萬般皆舍,是為萬舍教。”季憐月聲音飄渺若悠揚遠雲,細聽之下卻隱含風雷鏗鏘之音。

李世民眼眸不禁深了一深,“你既是一堂之主,其他堂主何在?教主何在?”

“那邊陛下原已識得的單通之子是本教黥虎堂主,隱太子之女是隱龍堂主,梁王蕭氏後人是墨鳳堂主,夏王竇氏後人是玄武堂主,加之本人影麟堂主,本教共有五方堂主。”季憐月指點江山般細數場中眾人。

李世民漠然掃了李承乾一眼,“太子殿下真有能耐,費了這許多功夫選拔出來的三位擂主竟然全是反賊。”

李承乾畏懼地縮了縮腦袋,不敢出聲。他敢於謀反本是憑借一時義憤,然在其父皇的積威下,那份不多勇氣已然寸寸瓦解。

李世民眼瞳中劃過一抹深深的失望,目光再次轉向季憐月,“既是如此,你因何還不動手?”相比於太子的前倨後恭,反倒是此人不卑不亢的風骨令他覺得順眼許多。

“在下聽到陛下方才所言,故而一直心存猶豫。”

“哦,朕口出何言令你猶豫若此?”

“陛下曾在府門前言道,‘刀兵一起,生靈塗炭,如今國家大治,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在下學道略有小成,知陛下所說乃是肺腑之言,想來天命在唐,因出於此。”

李世民臉色不禁略有緩和,“朕出此言,實是因為大唐百姓不易。隋煬帝鼎盛之時,國中共有890萬戶子民。你可知大唐初立的武德年間還剩下多少人?僅餘200萬戶哪。國人十之七八死於戰亂。自朕登臨皇位,每日兢兢業業,未嚐有過半點鬆懈,外禦四方強敵,內養萬民安居。十七年來,朕嘔心瀝血、臨深履薄,方換得大唐今日的國泰民安,萬國來朝。朕自認功績不遜於漢武,朕之大唐將不遜於曆朝。然而時至今日大唐亦不過300餘萬戶人口,遠未達到先朝鼎盛之時。”

他的目光掃視過血光殺戮的校場,陰翳四起,“爾等各有所恨,個個都欲除朕而後快,那麼爾等將置大唐的百姓於何地?這個皇位又有何人可以擔當?他嗎!”說著,他憤然朝李承乾一指。

李承乾被他暴然而起的喝聲,驚得全身一震,目光之中不禁帶出幾分慌亂與茫然。

季憐月向他看去,亦不由一歎:“我等妄動刀兵,實乃逆天行事,在下一向不讚同此舉。陛下得上天眷顧,龍氣正盛,與陛下為敵,實為不智。”他曾以蒼石身份為太子謀,自是知曉這位太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你倒與那些逆匪不同,頗有自知之明。”李世民臉色稍霽。

季憐月朝他再行一禮,說道:“在下遊曆江湖十載,深知陛下所言極是,陛下所言正與在下的心願不謀而合。”

“哦,你心願為何?又如何與朕不謀而合?”

“陛下希望武林豪傑能夠擔負起安定武林、維護治安的重任,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下的心願則是清除江湖痼疾,梳理門派糾葛,還世間一個清明爽朗的江湖。因此在下借武林大會之機梳理門派糾葛,而今日東宮之戰江湖痼疾盡出,若陛下能勝得此役,世間清朗指日可待。”

“你有此等見識,看來這武林盟主之位非你莫屬。”聽其不俗的談吐,李世民不禁生出惜才之心,“既然如此,你那些江湖同道正在為朕奮戰,你何不上前援手?”

校場上,前來觀看比武的九位武林名宿正圍成一個戰圈,與叛軍廝殺。其中以陸正宇最為奮不顧身。他不知從何處得來一把腰刀,刀法使出,威風凜凜。他的身上已有數道血痕,卻拚戰正酣,渾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