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轉過警用武器的貨架,來到下一排,抬頭就看到一行大字:“創新型設備暫存區”。
這裏的貨架規製都和其他的貨架不太一樣。貨架更小,但是看起來更精致一些。
貨架上零零散散放了少數幾樣東西,還有一些寫滿了文字的銘牌。
常寧走過去,看向貨架頭部的一塊銘牌。
“創新型設備暫存區。
隨著大分裂的結束,人類文明又開始了飛速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方麵麵的變化。
在我們的救災工作中,也有許多新技術可以應用進來。本展示櫃暫存了一些可能會在今後成為救災主流的設備。
當然,它們現在還處於研發的初級階段,暫時沒有可以批量生產的成品出現。
但是後市可期!
每一樣設備都有詳細的描述說明,供救災物資調撥中心的各位參觀成員參考。”
這是在24世紀的時候已經出現了雛形,但是還沒有量產的一些裝備的儲存區域!
看起來這裏像是一個參觀教學區,末日前應該有不少這個單位的成員會過來參觀學習。
這倒也方麵了常寧,不然他估計也無法辨認出這些東西都是些啥。
往前走,第一個被擺在貨架上的是兩個類似於常寧21世紀經常見到的手提箱,大概有50公分長,10公分左右寬,看起來十分小巧。
常寧蹲下看這箱子下麵的文字:
“全自動智能型搶救機器人”。
這箱子裏裝著機器人?這麼小?
常寧忍不住打開了箱子,隻見裏麵有幾條不算複雜的線路,連接著一些儀器。
這些線路和儀器很像是常寧21世紀在醫院中的急救中心裏見過的,在人體上監測各種數據的設備。
除了這些線路和小儀器之外,箱子中還有一個更小的箱子,是關閉的狀態,也沒有開口,但是上麵有個啟動按鈕。
常寧繼續看下麵的銘牌:
“這是複丹大學醫學院聯合燕京大學醫學院最新研製的一款搶救型機器人。
它的使用方式十分簡單。
救災人員在災區遇到需要搶救的病人,隻需打開箱子,將體征檢測儀器連接到病人身上,然後點擊啟動按鈕。
搶救機器人就會自動檢測病人的各項身體數據,並作出醫學判斷,進而自動進行急救工作。
整個過程中,救災人員無需任何醫學方麵的知識,所有搶救工作都可以由搶救機器人獨自完成。
它可以快速處理大部分需要搶救的病情,如失血、休克、外傷、內髒創傷、心腦血管疾病等等。
它也可以在災難現場進行就地手術。對於比較簡單的病情,它可以獨自展開手術。
對於複雜的病情,搶救機器人會自動連線對應的醫生,由醫生遠程主導進行手術。
……”
這個東西很強啊!
不僅用在救災上,如果真的開始批量生產的話,常寧相信很多人會買一個放在家裏。
大部分需要搶救的病情,這一個機器人就能就地解決。
許多時候,突發疾病非常危險,病人經常支撐不到被送到醫院,有了這個機器人,在家裏突然生病的存活率就提高了不少。
至少對於大部分有錢人來說,買了這個東西比什麼都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