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坐著炕桌出行,自然不甚舒服。另外這玉輅也不甚安全。按照古製,駕玉輅的必須是大象。這家夥不好“歪咕”,發情時更是亢奮得很,一旦拉輅時撒起野來,皇上屁股受罪不說,再被甩到陰溝裏,笑話可就大了。於是乾隆想了個高招兒。天子備輅既為亙古禮製,那就照辦不誤;等到造出之後再下一詔,出行改坐轎子了。如此,自可“革命生產兩不誤”。禦轎也有玉輦、金輦、禮輿、步輿、輕步輿等各種名堂。玉輦的形製與玉輅相差不多,隻是沒有車輪,由36個人抬著走。有這麼多人抬轎子,自然舒服得很。
乾隆此招也非獨創。唐朝時,皇上出行已經不喜與炕桌相伴,常常騎馬乘輦,讓專車跟在後麵當擺設。從唐到清,不知有多少皇帝深知自己獨享之輅,其實於臀部並不相宜,但始終無人肯革除之,寧可設而不用,大把大把掏銀子。個中道理其實也簡單,有了專車,皇上的至尊地位才能凸現,不然豈不是混同於一般老百姓了?中國過去劃分人的等級,車輿服飾是相當重要的標準。曆代史書大都有《輿服誌》,從皇上到庶民,什麼人坐什麼車,規定得清清楚楚,僭越違製,嚴懲不貸。
坐車有了森嚴的等級,皇上於是更像皇上,同時還多了一份籠絡手下的籌碼,這就是賜車。臣子一旦獲準享用禦用車輿,幾代人都有了誇耀的資本。漢元帝劉奭執政時,丞相於定國、禦史大夫薛廣德和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三個重臣,大概是感覺聖上有意調整領導班子,起用新人,於是一起上疏“乞骸骨”,也就是要求回家養老。皇上省卻不少麻煩,當然很高興,“皆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回家歇息去吧。
安車原本是後宮淑女用車。古時候,男人出行時,都要站立車內,君王也不例外。為避免女士累著,於是特意設計了一種可以坐臥其中的車輛,是為安車。後來,這種坤車又用來供朝廷征召的社會賢達乘用,並且由皇上賜給少數退休回家的高官享用,其用意大概也是怕他們累著。安車也有不同等級,一般是一匹馬拉的,高級點的兩匹馬,如果能享用駟馬安車,已經是最高待遇了。於是,三位大臣滿載著浩蕩皇恩回家頤養天年。薛廣德老家沛郡聞知此事,“太守迎之界上,沛以為榮”,可見皇上賜車確實非同小可。
不過,賜車也有賜車的麻煩。因為一般人家宅第規模都有定製,不可能預留車庫,等著猴年馬月安置駟馬安車。於是薛廣德隻好“縣(懸)其安車傳子孫”。這麼個大家夥,“縣”起來也實在夠懸的,應該買份保險才是。於定國的情況好一些。他家的門樓曾經壞過,其父在重修時特意吩咐工匠:“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嚐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這隻能算是歪打正著。
皇上賜車,多與活人。原因很簡單,有粉得擦在臉蛋上,死人不會再領情。不過有時候死人也可以享享哀榮。西晉時的安平王司馬孚、齊王司馬攸和大臣賈充,東晉時的王導與謝安,辭世之後便被賜用轀輬車,在入土之前享受了一下皇恩。轀輬車也稱溫涼車,原來是可供臥息的安車,“如衣車有窗牖,閉之則溫,開之則涼,故名之溫涼車也。”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外出視察時,乘坐的便是這種車,最後病發死於車中。自打有了這樣一番不凡經曆,漢代以後轀輬車便成了禦用靈車,皇上隻有駕崩之後才被迫和它親近一下。
能被皇上賜用溫涼車的人,絕非尋常之輩。王導、謝安自不必說,即以賈充而言,當年要不是他下令,一槍將起兵進攻宰相司馬昭的魏國君主曹髦幹掉,也就不會有西晉的創立。由此可見,要想與“萬歲”同享“溫涼”,有時就得敢於“弑君”。當然,所弑的當然是走背字的前君。
?
“驢的”雜述
世上之物,本無常值,一旦稀缺,往往貴重。豬肉雞蛋、綠豆大蒜、官員、經濟學家甚至毛驢,皆如此。
毛驢原籍並非中土。清人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自秦以上傳記無言驢者。意其雖有,而非人家所常畜也。”據專家考證,毛驢最初出自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從邊疆引入內地,大約在3000 多年前的商湯時代。其時由於交通不便,驢騾隻是作為“貢品”獻給帝王賞玩。漢初時,毛驢依然十分稀罕。據《陸賈新語》記載:“驢騾駱駝,犀象玳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擇地而居。”毛驢可與珊瑚珠玉媲美,自然屬於寶貝疙瘩。
不過,地位貴重之毛驢,除了嗓門宏大之外,拉車載物的本事較之騾馬到底有限,久而久之,難免遭致物議。《史記·日者列傳》對此已有評價:“故騏驥不能與罷驢為駟,而鳳凰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列。”給毛驢們打分甚低。不過,這隻是民間輿論,並不能阻止權貴們把毛驢當作寶貝。
東漢末年,毛驢便在官場上又風光了一回。據《後漢書》記載,漢靈帝曾經“於宮中西園駕四白驢,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以為大樂”。老大率先垂範,於是王公大臣也競相坐起了驢車,使得毛驢再度成為稀缺資源,“賈與馬齊”。對此,有人頗不以為然,認為“夫驢乃服重致遠,上下山穀,野人之所用耳,何有帝王君子而驂服之乎”!並認為後來董卓陵虐漢室,就是漢靈帝和驢套近乎的報應。此說的殺傷力比起“賢與不肖”之類的議論厲害得多,由是,毛驢在官場之上多年再難出頭,隻是到了近代,才又一次受到寵幸,成為某位封疆大吏的座駕。此人便是閻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