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無妄卦》曰:“不耕獲,不菑佘,則利有攸往。”意思是說:“不在剛開始耕種時就期望立刻獲得豐收,不在剛開墾荒地的時候就期望它立即變成良田,隻有不企求獲得非分的財富,才不是妄動妄求,才能無往而不利。”
本卦告誡人們應該從個人實際出發,杜絕非分之想,腳踏實地,摒棄投機心理,但問耕耘,不問收獲,日積月累,必將獲得成功。
人有七情六欲,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富足、快樂,活得有價值。當各種誘惑擺在我們麵前之時,必須要杜絕非分之想,千萬不能任自己的欲望信馬由韁。
所謂非分之想,是指超出自己本分,妄想得到本不屬於自己的好處。如果超越了自己的本分,不顧集體和他人的利益,而把個人欲望放在第一位,就會產生非分之想。有些人看到別人揮金如土,便羨慕不已,心理嚴重失衡,結果產生了非分之想。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非分之想,便利用手中權力牟取私利,最終導致身敗名裂。
麵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心裏有點起伏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的。關鍵是要善於克製,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堅守做人的底線,遵紀守法,追求精神上的財富,經得起權力、金錢、美女的考驗。
我國古代著名的清官包公曾在端州任知州。他對自己與家人的要求十分嚴格,對於經濟生活的要求很低,他與妻子孩子所住的房子又小又舊,風雨肆虐之時,房子還經常漏水。
當時,端州有位著名的豪紳名喚沈殿坤,為了拉攏包公,親自找上門來,對包公說他現在的住所完全不像是知州的府第,有失朝廷命官的尊嚴,並主動提出,願意帶頭捐款,召集當地的有錢人共同出資,來替包公新建一所豪宅。
包公一開始斷然拒絕,沈殿坤高興而來,掃興而歸,當他就快走出大門口時,包公又把他叫了回來,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一個要求:新宅要按自己的設計方案來建造。
沈殿坤喜出望外,以為這回把包公拉下水了,以後就可以把包公當做靠山,為所欲為了。於是,他連夜籌謀,湊足了銀子。
十幾天後,包公將新宅圖紙交給沈殿坤,並指定要在風景秀麗的寶月塘旁邊興建。沈殿坤見包公新宅的設計有些特別,但由於這是知州大人親自設計的,所以沒有刨根問底,於是選擇良辰吉日,動土開工。
同知嚴守冠等人都聽聞包公一向大公無私、清正廉明,不知為何這次卻如此明目張膽地接受端州豪紳們的饋贈。有人說這麼大的好處,有誰不動心?有人說這是變相斂財的一種手段。
沈殿坤這一回算是煞費苦心,見包公上鉤,自以為得計。他找來端州城裏手藝最好的工匠,日夜動工,並經常去工地監督施工,檢查質量。三個多月後,一座規模宏大的豪宅在寶月塘畔拔地而起。
沈殿坤盛情邀請包公親自驗收。包公在新宅裏進進出出,查看過後,笑逐顏開,讚不絕口,表示第二天正好是黃道吉日,決定第二天搬家。
當天深夜,包公派王朝、馬漢在新建的府宅大門正中央掛起了早已準備好的、用紅布遮蓋著的橫匾。
第二天,沈殿坤與那幫鄉紳齊集在寶月塘畔,很多百姓也前來圍觀。
揭幕儀式開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包公站在大門口,將遮蓋在橫匾上的紅布揭開。
眾人紛紛望去,驚異萬分。原來,大門口正中的牌匾上刻著四個遒勁的大字:“星岩書院”。
原來,包公來到端州後,見當地百姓文化水平很低,大多數孩子都沒有書讀。包公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深覺在端州興文辦學的迫切性,雖然找到教師,但找遍了端州城,卻找不到像樣的教室。如果要修建一所新的書院,州衙又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正當包公為此事寢食難安之時,沈殿坤等人前來溜須拍馬,曲意逢迎,表示要替包公新建一座豪宅。包公仔細考慮,覺得這些豪紳的錢財是剝削老百姓得來的,現在趁此機會來放放他們的血,不過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也不失為借雞生蛋的好方法,於是便佯裝應允,並叫人依照書院的結構來設計圖紙,讓沈殿坤等人按圖施工。
沈殿坤等人果然中計,包公也因此圓了興辦學校的夢,對傳播文化,培養人才,移風易俗,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包公不僅杜絕了自己的非分之想,沒有收受近在眼前的賄賂,還把那些賄賂變成了有益於民的公益之事,成為值得後人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