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不清這個人的表情是什麼,因為他從小就經常被人忽略感受。一個人經常被別人忽略感受,就會容易傾向於忽略別人的感受。
很多家長在孩子摔倒時,第一反應是說:“不要哭。”孩子越哭,父母越生氣,最後導致孩子真的不哭了,但是他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
第一個方法是通過看圖遊戲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孩子在看圖和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互動。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孩子玩看圖遊戲。一起看圖上的人,問問孩子這是什麼表情。看動畫片的時候,問問他,這個角色是怎麼想的、是什麼感受。
家長要教會孩子表達情緒的詞: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我們中文的詞更豐富,比如寂寞、空虛等表達複雜感受的詞,都可以幫助孩子慢慢地體會,最終學會它們。
第二個辦法是在生活中觀察。
看到小朋友生氣、難過,這時候你要問孩子:“朵朵剛才跟她媽媽吵架了,她媽媽現在是什麼心情?朵朵現在是什麼心情?”這就是在幫他去識別他人的感受。
看到他人開心或爭論時,和孩子聊一下,都可以加強孩子理解情緒的能力。
第三個辦法是討論感受。需要提醒的是,當家長在跟孩子討論感受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多地評判。
例如,家長在跟孩子談話,孩子說:“這個事兒我真的特別生氣。”家長說:“這件事其實你不應該生氣。”這不是在討論感受,而是一張口就開始評判,孩子連跟家長討論的興趣都沒有了。他會覺得這樣的聊天壓力很大,因為家長總說自己不對。
一個智慧的家長,應該懂得跟孩子討論感受。
爸爸說:“你現在是什麼感覺?”
孩子說:“我很生氣。”
爸爸接下來說:“為什麼生氣?是什麼原因導致你生氣了?”這叫作“討論感受”。而不是簡單地說:“你不應該生氣。”這是在評判對方,認為對方不對。
我們還要繼續升級,去幫助孩子學會更多的詞語。
比如:合適,不合適;公平,不公平;如果,那麼;可能,也許;為什麼,因為。
這些詞都能夠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出路。有的家長甚至把這些詞打印出來,貼在牆上、冰箱上,因為這些詞對於孩子解決問題非常重要。
書裏有一個精彩的場景——媽媽教大家玩“為什麼”的遊戲。媽媽不論說什麼,孩子們都會問為什麼。一輪遊戲玩完以後,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
接下來,角色互換,讓孩子們找答案、找原因。
通過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去理解和解釋,也能讓孩子們學會嚐試著去解釋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在家裏為了培養嘟嘟的創新能力,也會玩一些文字遊戲。
我說:“來,嘟嘟,咱們倆玩個遊戲。我說一個東西,你說一個東西。咱倆把這兩個東西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東西。”
他分不清這個人的表情是什麼,因為他從小就經常被人忽略感受。一個人經常被別人忽略感受,就會容易傾向於忽略別人的感受。
很多家長在孩子摔倒時,第一反應是說:“不要哭。”孩子越哭,父母越生氣,最後導致孩子真的不哭了,但是他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
第一個方法是通過看圖遊戲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孩子在看圖和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互動。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孩子玩看圖遊戲。一起看圖上的人,問問孩子這是什麼表情。看動畫片的時候,問問他,這個角色是怎麼想的、是什麼感受。
家長要教會孩子表達情緒的詞: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我們中文的詞更豐富,比如寂寞、空虛等表達複雜感受的詞,都可以幫助孩子慢慢地體會,最終學會它們。
第二個辦法是在生活中觀察。
看到小朋友生氣、難過,這時候你要問孩子:“朵朵剛才跟她媽媽吵架了,她媽媽現在是什麼心情?朵朵現在是什麼心情?”這就是在幫他去識別他人的感受。
看到他人開心或爭論時,和孩子聊一下,都可以加強孩子理解情緒的能力。
第三個辦法是討論感受。需要提醒的是,當家長在跟孩子討論感受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多地評判。
例如,家長在跟孩子談話,孩子說:“這個事兒我真的特別生氣。”家長說:“這件事其實你不應該生氣。”這不是在討論感受,而是一張口就開始評判,孩子連跟家長討論的興趣都沒有了。他會覺得這樣的聊天壓力很大,因為家長總說自己不對。
一個智慧的家長,應該懂得跟孩子討論感受。
爸爸說:“你現在是什麼感覺?”
孩子說:“我很生氣。”
爸爸接下來說:“為什麼生氣?是什麼原因導致你生氣了?”這叫作“討論感受”。而不是簡單地說:“你不應該生氣。”這是在評判對方,認為對方不對。
我們還要繼續升級,去幫助孩子學會更多的詞語。
比如:合適,不合適;公平,不公平;如果,那麼;可能,也許;為什麼,因為。
這些詞都能夠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出路。有的家長甚至把這些詞打印出來,貼在牆上、冰箱上,因為這些詞對於孩子解決問題非常重要。
書裏有一個精彩的場景——媽媽教大家玩“為什麼”的遊戲。媽媽不論說什麼,孩子們都會問為什麼。一輪遊戲玩完以後,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
接下來,角色互換,讓孩子們找答案、找原因。
通過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去理解和解釋,也能讓孩子們學會嚐試著去解釋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在家裏為了培養嘟嘟的創新能力,也會玩一些文字遊戲。
我說:“來,嘟嘟,咱們倆玩個遊戲。我說一個東西,你說一個東西。咱倆把這兩個東西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東西。”
嘟嘟樂此不疲,他說“汽車”,我說“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