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女子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如果這輩子都沒有孩子,可想而知她心裏會有多難受了。

宋恒本意是想著人已經進門了,若是日後有了孩子,可以養在銀花膝下,這樣孩子是在嫡母身邊長大,身份還能高點呢,總比小娘養的強啊。

日後請了師傅好好教導,隻要將來品行不差安安分分的就行了。

但沒想到宋天看著有些玩世不恭,但已經把所有的後路都給斷了,沒兒子你這輩子都得安安分分的,否則將來日子還不一定怎麼樣呢,這樣一來這女子恐怕也不敢生事的,娘家靠不住,自己不能生育,她這輩子也就到這裏了。

宋恒搖了搖頭就回去了。

他們兩個兄弟有些地方還是像的,宋恒為了家裏的孩子,家族的興旺不納妾,直接就能放棄了,宋天也能為了家裏和諧,直接斷了這個女子的後路。

宋天和宋恒昨兒還商量了一下準備定宋家家訓,要想家族長遠發展,就必須要有規矩束縛這家裏的孩子,他們二人尚且年輕,將來能到哪一步還不知道呢,但他們已經讓家裏人從農家子都變成了官眷。

將來家裏的孩子定然都是要讀書考科舉的,生長環境和他們那個時候也不一樣,所以有些事情必須提前搜規定好了,從小教育他們。

因著宋恒帶著家裏人來了,宋山這段日子精神都好了不少,宋恒和宋天則開始準備宋家的家訓。

趙香兒聽說了以後,也是支持的。

家中男子不能去風花雪月之地,娶進門的女子必須家世清白,宋家的女子不得為妾。

男子娶妻之後有了嫡子女才夠能納妾,如果子嗣凋零,妾室可以傳宗接代,但妾室生了孩子必須由主母教養,滿一個月就抱去前院。

不得寵妾滅妻,家產由家裏最有出息的嫡子繼承,不論長幼,有能力者為先。

兩人整整準備了半旬,才準備好了完整的家訓,如今家中的長輩都在,問過之後也都同意了,都是為了家裏好,宋山和宋大虎按了手印以後,從此隻要是他們宋家的孩子,五歲之後都要開始學習這本家訓。

如有不尊者是為不孝,到時候可由家主逐出家門。

趙香兒看著桌子上厚厚的一遝子,在看看旁邊的兩個兒子,心裏還是很高興的,隻要兩個孩子以後能好,她就什麼都好。

轉眼間就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了一個年夜飯,年幼的孩子都讓去睡覺了,年長的跟著長輩們在一起守歲,一大家子人看起來很是和諧。

因著宋恒要給老秀才守孝,宋天也是他的學子,年夜飯的菜式雖多,但都是些素菜,家裏人穿的衣服也都是很素淨的。

孩子們都領到了自己的壓歲錢,一個個高興的不行。

到了初五那天,宋恒就帶著一家子回京城了,臨走的時候看著狀態好了不少的宋山,心裏也是高興。

這段日子兒孫環繞在膝下,宋山每天都很開心,囑咐長輩們照顧好自己以後,宋恒就帶著家裏人回京城了。

等到了京城已經是十天後了,今天沒怎麼下雪,這一路上還算通順,十五一過宋恒又回翰林院了,趙香兒就在家裏安心養育孩子。

小兒子已經能叫爹娘了,大兒子和虎子在一起跟著先生讀書,莊子上的事情暫時由管家管理,一旬半旬的去上一回也就行了,畢竟莊子上如今剩下的也都是些老實人了,管理起來很是容易的。

宋恒還讓他在這期間收拾了家裏的那個祠堂。

以後都是有用的。

梨花村裏,這段日子趙好老漢幾乎天天去看自己的爹。

看著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的趙狗子,作為兒子,趙老漢也是心痛。

金寶已經送到了縣裏的私塾讀書去了,村裏老秀才沒有了,趙老漢也不想兒子拉下了功課,所以直接給送到了縣裏讀書。

跟著趙小虎這個兄弟一起,也好有些照應。

等他忙完了家裏的事情,就帶著一家子去京城。

陳氏這幾天幾乎都是日夜守著,誰勸都不離開,僅僅的抓住趙狗子的手。

終於在一個夜裏,趙狗子閉上了眼睛之後在也沒有睜開了。

陳氏難過的大病了一場,趙老漢和自家兄弟也知道遲早有這麼一天的。

趙狗子的喪事辦的很是風光,趙老漢還花了二兩銀子去縣裏給他定了一口棺材。

村裏人紛紛都羨慕不已,要知道他們村裏,有棺材的也就老秀才夫婦和趙狗子了,前者是自己早都已經準備好了。

後者家裏如今有了銀錢,自然也買的起了。

他們家裏有人去世,大多都是草席一裹就完事了。

過了頭七以後,縣裏的郎中三兩天就往趙小寶家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