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些年來,討要的賞賜不是金銀珠寶就是鋪子,從沒有說是提拔自己家裏人,在朝中任職,從來沒有拉幫結派,徇私舞弊,而是一心一意的輔佐皇帝,教養的孩子們個個都是有出息的,由此可見宋恒此人堪當大用。
皇帝賜婚本就是榮耀,趙香兒這幾年也沒閑著,聖旨一下立馬就去提親了,因著兩人年歲不小了,最近一個月都是好日子,所以三日後直接成親。
如今王氏年老多病,趙香兒自然是想著趕緊給弟弟兒子辦完婚事,她也算是了卻了一番心事。
本來是先給金寶辦親事的,但皇帝給宋晟賜婚了,趙香兒就隻能先給他辦。
宋晟成親那天,場麵極其隆重,京城裏的達官貴人幾乎都來了,連太子都帶著太子妃來了,他父皇之前也是告訴過他了,宋家可用,在京城根基不深,沒有不臣之心,但家裏的孩子都是有本事的,將來都是能為他所用的。
太子也不傻,更何況這劉蕊還算是他的妻妹呢,大婚當天也是來了。
宋晟大婚第二天,去給趙香兒和宋恒敬茶水的時候,趙香兒以自己要安心照顧王氏為由,就把家裏的管家之權利給了大兒媳婦。
劉蕊雖有些驚訝,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立馬接下來了。
她本就是世家女子,從小跟著娘親學管家,自然是很熟悉這些,做起來也是得心應手的。
更別說這些事情以後也是該她做的。
接下來,趙香兒就給金寶準備婚事,說起來他都比宋晟都有大了好幾歲了,眼見王氏纏綿病榻,還不忘兒子的婚事,趙香兒也很是心急。
還好金寶已經選好了人,是他之前讀書地方上官員家裏的嫡女,父親官職不高,但一家子也都算是讀書人,教養出來的女子品行很是不錯,之前來看望過王氏和趙香兒,趙香兒也很是滿意。
這家人能看上金寶,也是間接看上了金寶後麵的人,他的親姐姐是朝廷大員的妻子,因為兩個兒子一個是狀元一個是探花,這在我朝還是第一回呢,都可以寫進史書了。
連皇帝都稱讚趙香兒教子有方,還封了趙香兒為一品誥命夫人呢。
金寶如今也是功名在身,不過他沒有去做官,而是在京城裏請了一些先生,開了一家書院,日子過得還是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在她成親那天,宋恒和趙香兒都去了,這婚事還是趙香兒幫他操辦的,王氏見兒子成親了,心情也好了不少。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裏,王氏還是去了,臨走前拉著金寶的手,說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他的孩子,希望金寶以後有了孩子能帶著孩子去他和趙老漢的墓前祭拜,金寶自然是哭著答應了。
等料理完了王氏的喪事,一家子的日子又這麼平平淡淡的過著。
趙香兒已經開始和大兒媳婦給二兒子相看媳婦了,如今皇帝身子越來越不好了,太子監國,宋恒每天也是忙得沾床就睡。
禮部尚書告老還鄉了,宋恒自然而然也就升上去了,他也是一品的朝廷大員了。
最後趙香兒給二兒子定了通政司正使家裏的嫡長女,一年後成婚,宋謙也沒意見,他每日在翰林院也是忙得不行,既然是娘親和大嫂嫂相看的,他也放心。
大兒子娶得已經是名門貴女了,依著宋恒的意思二兒子除非皇帝賜婚,否則不能不能在娶高門家裏的女子,那樣做就有些太紮眼了。
而且劉蕊嫁進來不到一年就生了一個兒子,宋恒還親自給孩子取名叫宋暄。
宋恒當時和趙香兒還是好一陣子的感慨,真是時光匆匆,轉眼間他們都已經當上了祖父母。
通政司正使家裏的嫡長女,這是趙香兒一眼就看上的,這孩子長得實在貌美,趙香兒覺得和宋謙很合適,畢竟他的兒子長得就不賴,要不然當年遊街的時候就不會迷倒那些官家女子了。
後來打聽過後,品行也是不錯的,趙香兒當即就定下來了。
小兒子如今在邊境,幾乎一個月就會給趙香兒寫信回來,趙香兒從信中也能看出來兒子在哪裏很是開心,也是放心了,囑咐他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
皇帝如今越來越年邁了,連走幾步路都很費勁,大臣們也是知道的,在一個夜晚,皇帝見了宋恒一眾心腹大臣,又見了太子之後,他就閉上了眼睛。
皇帝去世,按照規矩,天下人都要守孝三年,不過他二兒子已經定親了,趙香兒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左右晚幾年成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