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篇,四紀:
天地之初,不祥的黑霧籠罩著大地,在當時,地麵上隻有幾個強族擁有自己的光明之土,後也被稱為,神前四大族。
分別是泰坦族,龍族,鳳凰,異族。
異族指的是三大族外的修煉族群,他們機緣巧合之下覺醒,靈脈被重鑄,方才得以修煉,擁有一定的力量,不被三大族認可,於是便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家族。
龍族是世間第一個擁有光明之土的種族,被認為是四大族之首,鳳族是第二個擁有光明之土的種族,眾人都認為龍鳳之間是製衡關係,之後是泰坦,身高百丈,也被稱為巨人之神。
而世間也隻有以上四大族擁有光明之土,黑暗中生存的族類,他們的靈脈被濁氣堵塞導致他們無法修煉,隻能在黑暗中苟活。
四大族中隻有泰坦族願意勉強接受一些其他族人入境,而其他的三大族則是視他們如蛆蟲,甚至不乏有惡徒會以他們為修煉的輔佐物,黑暗世界的情況大概如下。
弱小的族群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他們無法修煉,所以在他們之間簡單粗暴的蠻力決定著生死與規則,而部落族氏之間的規則並不都互通,也可以說是沒有規則。
就這樣,天地在渾濁不清的時代度過了不知道多久,終於生了變故。
黑暗之息,‘戾靈’出現了,他們生來便力大無窮,生命頑強,並以弱小的生靈為食,以此來強大自身。
戾靈剛現世時,並未對四大族造成影響,因為他們的力量在四大族麵前如同螻蟻,而四大族對其的態度也隻是自掃門前雪而已,出現在附近就順手除掉。
但戾靈對於黑暗中的族類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他們根本不是這些可怕怪物的對手,能做隻能是逃躲,求饒,以及等待死亡。
而他們死後的魂魄又會被戾靈腐化為殘暴的鬼怪再度成為了弱靈的一大威脅。
原本黑暗中的族類死去後,魂魄會在黑暗中瞬間消散,而在戾靈出現後,魂魄不再會自行消散,而是帶著生前千萬倍的怨恨化為鬼怪。
戾靈的出現,無疑是災難的開始,這也徹底地掀開了這個世界的篇章,被黑暗洗禮後,‘光明’或許終於要降臨整片大地。
盤古紀:
黑暗中的戾靈不斷壯大,漸漸地影響到了四大族,鳳凰與龍族聯合。
異族卻是在一番商議無果後原地解散,各奔東西,去建立了各自的王國,而泰坦族則是在新王盤古上任後,才於此事做出了正式的回應。
盤古先是親自前往龍族聖地與龍王商議共同討伐戾靈之事,這位新王早就有這個想法,拯救天下於水火。
結果卻是被龍王嚴詞拒絕,三言兩語間雙方的人甚至差點在大殿打了起來,如若不是盤古主動致歉,與龍族還未聯盟便已結仇了。
回到族內後,盤古並未放棄拯救天下的心思,異族已是一盤散沙,根本信不過,龍鳳決意不與泰坦族聯盟,黑暗中的弱靈們更是毫無戰力可言,心一橫,盤古決定齊全族上下之力救世。
這之後很多年,盤古都在與族內眾人自己灌輸救世之決心,不斷的鼓舞著族人。
在外人而言,這不過是在把族群往火坑裏推,更是無人相信泰坦族會出征伐戾。
隻有弱靈們在期盼,等待,他們唯一的希望也隻能是泰坦神族了,終於,過了很久,泰坦神族上下開始了大練兵,一支支大軍磨槍擦劍,隻等著盤古神王一聲軍令。
過了不知多久,泰坦神族出征之日終於到來,境內數不盡的異族人跪伏在地上恭送這支英勇的軍隊,心中所懷的無疑是最至純的感激之情。
隨著一聲聲震天的戰鼓聲敲響,戰士們帶著必勝的決心先後踏家園。
戰爭持續了很久,世界各地都葬著泰坦戰士的屍首,但最後,泰坦神族勝了,天下的生靈得到了拯救,光明也終於星散的布滿了大地,但問題並未解決。
盤古神王發現天上那扇從被發現就緊閉著的大門居然開了,濁氣於天而下,用不了多久,世間將會再度回到黑暗中。
可,神亦非萬能,眾神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戰鬥,他們厭倦了手中的冷血兵器,他們比任何人渴望和平。
盤古猶豫了,他不知該如何選,但最後的難題就擺在那,不解決,它還會敷衍,從前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沒得選了。
他不帶任何希望的詢問族人可願再戰,結果,卻令盤古落淚了。
幾乎致命的傷沒有讓他心生絲毫怯意,隻讓他怒吼著繼續殺敵,摯友在身邊倒下也隻讓他眼淚在眼中打轉,而眼前的一幕則是讓他忍了許久的眼淚終於落下。
所有的族人都同意登天殺敵,當他們看著盤古神王落淚時,方圓萬裏一片寂靜,神落淚了,但絕不是因為任何膽怯或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