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的爸爸媽媽也不可小視,他們就是最後一批失蹤的種子,而且是排到前三的種子,他們研究的項目是飛船隱身,一個關鍵技術有望突破,一旦成功,救星比賽的第一名板上釘釘,非他們莫屬。
厲害吧,恐怖吧,高大上吧,這可是全民崇尚科星,技術至上的年代。然而……
三歲的龍湖並沒有上村裏的幼兒園,自從他能夠走路開始,爺爺就帶著他在天眼中心上班。爺爺也請了一個護理師照顧他的生活。
護理師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長得精明幹練,龍湖叫她青葉媽媽。
在這個年代,要找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說難比登天,現在登天都比找工作簡單。因為絕大多數的職位都是由類人機擔當,除了藝術、表演、科學研究、宇宙航行、行政管理、幼兒園和五級學校的老師,其他都是由類人機負責,就連二、三、四級學校的絕大多數老師也是。當然,這些學校的管理人員是人類生靈。青葉媽媽非常地盡心盡力,並非完全因為找工作難的因素,她簡直把龍湖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而她的年齡大小居然和龍湖媽媽的一樣,不知道是爺爺有意為之,還是巧合。
護理工作還是挺輕鬆的,特別像龍湖這樣聰明懂事的孩子。盡管沒有要求她做飯,但青葉媽媽還是自備了一套廚具(像龍湖這樣的家庭肯定是沒有廚具的),經常為龍湖做好吃的。
沒廚具的家庭?先給大家解答這個疑惑。
人類從遠古走到今天,經過了無數的曆史變遷,期間可以劃分為五個大的階段:原始時代,後原始時代,準科技時代,科技時代,宇宙時代。
原始時代和後原始時代的臨界點,以文字的創立為標誌。人類的無文字社會,以手勢、圖形作為溝通交流的工具,到後期伴有簡單的語言交流,被稱為原始時代。
係統完整的文字體係被創立後,語言得到進一步的完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後原始時代。
後原始時代與原始時代相比,雖然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生存方式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人類仍然是憑著大自然的那種求生的本能,去獲取周圍的資源,就是互相之間激烈地拚殺,以爭奪土地資源。土地的麵積大小及其肥沃程度和產出資源,都是關鍵的要素。這個過程有相當長一段時期,長到有幾千年。
到了後原始時代後期,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生存方式在發生著悄悄的變革,不再是靠天吃飯。
9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3500年前後,全球動植物食材的生產完全自動化,每個人的食物供給都是免費的,就算是外出遠門也是如此。
食物供給有兩種方式。普遍的是以蛋白質、脂肪、糖類、氨基酸、生長素、微量元素等人體所需營養元素為獨立包裝的液體。這些食物經過特殊處理加工,特別適合人體吸收,而且剔除了原始食材中的所有雜質,都是食物精華,而且添加了調味劑,口感也不錯。人們可以依據自己的需要不限量領取。喜歡美食或者家庭親朋集會,也可以直接領取原始的食材自己動手烹飪。
實際上,很多家庭已經沒有了廚房。聚餐美食還可以去外麵的類人機餐廳,雖然也是免費的,但有次數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