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著記憶模型上的實驗:接著再次在控製器上輸入“12969”,查詢時,6號線上有回應,控製器知道“啊,12969我之前見過,信息已經存儲”,第三步自動取消。
繼續輸入信息,7組燈全亮,8組燈全亮,9組燈全亮,這時候,控製器一邊要接受信息,一邊要維持1-9組4000多個燈泡所指定的亮度,它在哀嚎:“我太難了!”
人類的大腦聽到它的哀嚎叱道:“叫什麼叫!才4000多個,我要管理維持的多達100億個燈泡(大腦細胞在100億以上)。”這下你該知道,你的大腦黑箱有多了不起吧。這也就是為什麼小時候的記憶力更好(信息少,維持容易)。
在控製器輸入信息時,如果你隻輸入“1”,2線回應,我這裏有“1234567”;6線回應,我有“12969”;7線回應,我有“12970”。
控製器上輸入“129”,6線回應,我有“12969”;7線回應,我有“12970”。
輸入信息時,包含這個信息的集群信息都會反饋給你。
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就是信息的檢索查詢,同你在大腦中尋找的過程如出一轍。
從以上解說我們會發現,這個過程有兩個關鍵:一是信息接收到,產生電位,腦細胞由靜息電位升壓成高電位的過程,這個過程和神經細胞傳導過程相同,記憶的快慢和反應的快慢原理是相同的。
腦細胞開放的納窗小而少,納離子進入慢,“溫過而知新”,要多次刺激,才能達到要求的電位水平。
靜息電位是舒服電位,細胞液是海,海洋中的水不會再往高處流,河流中的水會往下流,你要想水不往下流,必須花費代價,修築水壩之類的。因此,高電位記憶細胞中的鈉離子會往細胞液中流,電位丟失,記憶的信息就丟失,這就是失憶。想要不失憶,得有能量來維持記憶細胞內的鈉離子不流失。這是記憶的第二個關鍵。鈉離子進入的速度慢,流出也慢,因此,“記得慢,記得牢”。
“記得快,記不牢”,過程與此相反。這就好比一個封閉的杯子,上麵的開口小,要灌滿需要的時間長,倒空時間同樣長;開口大,灌滿杯子時間短,倒空時間也短。
當然,有些人鈉窗開啟快,數量多,鈉離子進入快;投射纖維多,一個信息由多根纖維傳送,傳導過程也快,記憶瞬時就能完成。記憶完成後,有充足的能量維持住記憶細胞的高電位,不致使細胞內鈉離子流失,記憶牢固。
誰也不是龍湖那種妖孽,“頭懸梁,錐刺股。”好不容易記住了,可時間一長,鈉離子覺得細胞內空間太小,還是細胞液裏爽,於是起了逃跑的念頭。有什麼辦法防止鈉離子逃跑到細胞液這個“海”中,維持住這個高電位呢?想不出辦法,記憶的持久性可要受到衝擊啊。
有些人說,有點印象,也就是說有記憶,但模糊。實質就是,記憶相關信息的部份(這個部份是百分之多少,取決於你記憶的模糊程度)腦細胞,鈉離子逃了,沒有維持住初始的高電位。但仍有部份腦細胞安保做得好,鈉離子未逃掉,維持住了初始高電位。因這個信息的整體不完整,缺少了一部份,所以是有印象,模糊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