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帑激動地說:“對,老師,一定是這樣!老師,看來,你要第二次拿華佗獎了。”
杜剡笑道:“不止華佗獎,說不定還能封個醫學方麵的神。”
封神不一定,華佗獎應該是板上釘釘。龍湖強調道:“不是我,是我們!”
人人都很興奮,龍湖隨便弄個東西出來,正事沒辦,意外的附加收獲都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
他們又從精神病院接來更多的病人,治療測試的結果都證明龍湖猜測的正確。同時也證實定向電場對腦細胞的作用足夠精準,猶如一把費米級激光手術刀。
12993年3月,龍湖期待了十多年的火星之行終於要實現了。
3月18號是荊老130歲壽辰。十年前,荊老120歲時,地火星之間的通航在萎縮期,給龍湖留下了遺憾。十年後,不要說現在地火星位於太陽同半球麵,就是地火星相距最遠的距離4億千米,Mar熒輪也能在一個多月跑個來回。
因費米材料成形機能製造出耐更高溫度的材料,地金星之間的明庚輪和地火星之間的Mar熒輪裝備了新型推進器,航行速度提高到100萬千米每小時,是原來的十倍。
更高速度的星輪正在研製中,預計時速高達200萬千米。
地火星通航的便利,使得更多的人踏上了火星的橘紅色土地。龍湖的那些小夥伴們幾乎都在炫耀,反而龍湖成了老土。這幾年,他的時間太珍貴,時間是他唯一的奢侈品。
按目前地火星的位置關係,5天即可以到達。
火星為類地行星,直徑比地星一半略多一點,重力(中子共振力)僅為地星上的0.38。生活在火星上,一天的時間和在地星上差不多,但火星上過一年,在地星上差不多過了兩年。
荊老雖然一直生活在火星上,130歲當然仍是按地星時間計算。
以前,上火星需要先乘坐飛天星輪到太空樞紐中轉。自從引力隔絕技術問世,藍界聯邦致力於製造從地星表麵起飛直達火星的星輪,而且已經建成一艘投入使用,目前還有兩艘在建,計劃每個聯邦製造兩艘。
給荊老祝壽,同去的當然不止龍湖。龍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各聯邦政府代表團,第一華宇五級學校,其他民間團體代表,荊老的老友共1000多人齊集藍界聯邦,乘坐直航火星的Mar熒輪1號前往。
Mar熒輪直1號長150米,寬80米,高50米。沿用了以往的橢球外形,下麵三分之一是不透明的,上麵部份按3米的寬度分隔成豎條紋狀,紅色和透明條紋相間,橢球長向頭尾是橘黃色圓形圖案。
星輪內中間是休閑區,四周走廊,倉室結構和寒星輪類似,隻是裝修和配飾要更加華麗。
航程中的五天裏,龍湖除了會和張主席(藍界聯邦祝壽團團長)等親近之人聊聊天,其餘時間都是在光屏上計算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