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的親兒子,還,絕對是他曆屆兒子裏麵表現好的那波兒。想來當兒子的求到麵前了,老子娘再怎也得給點情麵。少說讓皇瑪嬤百病全消,至少延壽一紀!”
太皇太後隻笑:“好好好,皇瑪嬤啊,知曉了玄燁的一片純孝。不過……”
“老天爺統領三界,管著四海八荒。想來也是日理萬機的,若真個沒照顧到皇瑪嬤這等微末小事,玄燁也別急。人這赤手空拳而來,汲汲營營一生,都難免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已。”
“皇瑪嬤少年許婚,從科爾沁嫁到盛京。能從側福晉到永福宮莊妃,再到聖母皇太後、太皇太後。培養、輔佐兩代帝王,達到全天下女子想都不敢想的巔峰。能讓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的名字,鐫刻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生,皇瑪嬤無憾。玄燁你,也當釋懷。皇瑪嬤隻是完成了這一世的修行,重歸長生天懷抱而已!”
“可是……”康熙隱忍許久的淚終於落下來,在最最親近的皇瑪嬤跟前哭得像個孩子:“可是皇瑪嬤,孫兒舍不得您!孫兒福薄,八歲頭上就沒了阿瑪,十一歲又沒了額娘。是您,悉心教導孫兒,疼愛孫兒,陪著孫兒走過那段最最艱難的歲月。”
“好容易天下承平,孫兒還待好生孝順於您,讓您享盡這世間繁華。您,您可不能說這等喪氣話。孫兒還等著您大安了,再奉您往科爾沁呢!”
太皇太後笑而不語。
如果可以,她又何嚐不想無病無痛地活到耄耋呢?
可惜天不假年。
每況愈下的身體,越發焦慮無措的皇帝孫兒。被快馬加鞭請回來的阿圖,還有每每以淚洗麵,卻還在她麵前強顏歡笑的兒媳兼侄孫女兒……
一切的一切都在無聲地告訴她,這一次,她怕是撐不過要跟太·宗與姑姑、姐姐等團聚了。
也許是老天爺還真給了康熙這個親兒子幾分薄麵,也許是太皇太後感念於孫子的誠摯孝心,到底舍不得他失望。總之在帝王率領諸阿哥與文武百官步行祈福於天壇後,太皇太後的精神是真好了許多。
當晚的膳食就多用了半碗,次日還與急急趕來的愛女待了足足一天。
還與下任帝王接班人的太子殿下長談,跟福瑞公主一起用膳。
仿佛就沒生過病一樣,每天都很精力充沛。
把康熙喜得喲,每每打賞不停。
當真以為自己祈福有效,皇瑪嬤算是過了這個坎兒。
可好了幾天,太皇太後這病情又急轉直下。康熙忙又停了朝政,日夜守在慈寧宮侍疾。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己巳日夜,子時,太皇太後薨。
失去敬愛瑪嬤的康熙擗踴哀號,呼天搶地,哭無停聲,飲食不入口。
前來祭拜太皇太後的諸阿哥與文武群臣見他哀痛太過,皆惶然無措,公疏奏請萬歲節哀。疏雲:“聖孝已隆古今,聖躬宜家保惜,仰祈節哀,以重宗社社,以慰臣民事。臣等悉聞上聖之德以孝為先,慎終之典,唯禮是節……”
“老天爺的親兒子,還,絕對是他曆屆兒子裏麵表現好的那波兒。想來當兒子的求到麵前了,老子娘再怎也得給點情麵。少說讓皇瑪嬤百病全消,至少延壽一紀!”
太皇太後隻笑:“好好好,皇瑪嬤啊,知曉了玄燁的一片純孝。不過……”
“老天爺統領三界,管著四海八荒。想來也是日理萬機的,若真個沒照顧到皇瑪嬤這等微末小事,玄燁也別急。人這赤手空拳而來,汲汲營營一生,都難免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已。”
“皇瑪嬤少年許婚,從科爾沁嫁到盛京。能從側福晉到永福宮莊妃,再到聖母皇太後、太皇太後。培養、輔佐兩代帝王,達到全天下女子想都不敢想的巔峰。能讓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的名字,鐫刻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生,皇瑪嬤無憾。玄燁你,也當釋懷。皇瑪嬤隻是完成了這一世的修行,重歸長生天懷抱而已!”
“可是……”康熙隱忍許久的淚終於落下來,在最最親近的皇瑪嬤跟前哭得像個孩子:“可是皇瑪嬤,孫兒舍不得您!孫兒福薄,八歲頭上就沒了阿瑪,十一歲又沒了額娘。是您,悉心教導孫兒,疼愛孫兒,陪著孫兒走過那段最最艱難的歲月。”
“好容易天下承平,孫兒還待好生孝順於您,讓您享盡這世間繁華。您,您可不能說這等喪氣話。孫兒還等著您大安了,再奉您往科爾沁呢!”
太皇太後笑而不語。
如果可以,她又何嚐不想無病無痛地活到耄耋呢?
可惜天不假年。
每況愈下的身體,越發焦慮無措的皇帝孫兒。被快馬加鞭請回來的阿圖,還有每每以淚洗麵,卻還在她麵前強顏歡笑的兒媳兼侄孫女兒……
一切的一切都在無聲地告訴她,這一次,她怕是撐不過要跟太·宗與姑姑、姐姐等團聚了。
也許是老天爺還真給了康熙這個親兒子幾分薄麵,也許是太皇太後感念於孫子的誠摯孝心,到底舍不得他失望。總之在帝王率領諸阿哥與文武百官步行祈福於天壇後,太皇太後的精神是真好了許多。
當晚的膳食就多用了半碗,次日還與急急趕來的愛女待了足足一天。
還與下任帝王接班人的太子殿下長談,跟福瑞公主一起用膳。
仿佛就沒生過病一樣,每天都很精力充沛。
把康熙喜得喲,每每打賞不停。
當真以為自己祈福有效,皇瑪嬤算是過了這個坎兒。
可好了幾天,太皇太後這病情又急轉直下。康熙忙又停了朝政,日夜守在慈寧宮侍疾。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己巳日夜,子時,太皇太後薨。
失去敬愛瑪嬤的康熙擗踴哀號,呼天搶地,哭無停聲,飲食不入口。
前來祭拜太皇太後的諸阿哥與文武群臣見他哀痛太過,皆惶然無措,公疏奏請萬歲節哀。疏雲:“聖孝已隆古今,聖躬宜家保惜,仰祈節哀,以重宗社社,以慰臣民事。臣等悉聞上聖之德以孝為先,慎終之典,唯禮是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