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會戰前奏(上)(1 / 2)

與此同時,日軍也開始集結了將近三十萬的兵力,對徐州進行了重兵圍剿。

並且,在徐州會戰打響之前,日軍開始對徐州周邊的中國軍隊,進行了小規模的清剿作戰。

1月26日,日“華中方麵軍”下令。

命第13師團“殲滅鳳陽、蚌埠附近之敵”,第13師團遂部署3路向北進攻。

第26旅團長沼田德重率步兵4個大隊、配屬山炮2個大隊,為東路,從明光渡池河,沿津浦路向蚌埠進攻。

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自率主力為中路,從滁縣出發,在池河鎮渡池河,由總鋪、鳳陽向蚌埠進攻。

第65聯隊長兩角業作率步兵3個大隊、配屬山炮1個大隊,為西路。

從全椒出發,在大橋鎮附近渡池河,經定遠、西三十裏店、年家崗,迂回至高塘湖北端之上窯地區,掩護並準備策應東路軍、中路軍的作戰。

經激烈戰鬥後,三路日軍先後突破池河防線,進至西岸。

守軍第31軍按李宗仁的命令,將主力西撤至蚌埠西淮南鐵路一帶,待命側擊北進之敵,以一部兵力在淮河、池河之間進行逐次抗擊。

東路日軍於28日渡過池河,2月1日攻占臨淮關,2日占領蚌埠;中路日軍於29日渡過池河,2日占領鳳陽。

西路日軍於28日渡過池河,2日占領定遠。

當日軍強渡池河時,李宗仁為加強南線的防守力量,急調第51軍由碭山南下增援。

第114師首先到達,立即在蚌埠至五河間淮河北岸布防,並趕修工事。

日軍第26旅團於1日攻占臨淮關,次日晨在主力進攻蚌埠的同時,派出1個大隊,在飛機、炮兵火力掩護下,由淮河向南凸出處強渡淮河。

激戰4小時,被守軍第340旅擊退。蚌埠守軍於2日退向淮河北岸,並炸毀了淮河大橋,但原停泊在南岸的數百艘民船未及撤走。

2月3日,攻占蚌埠的日軍第26旅團又以約2個大隊的兵力乘民船在蚌埠以東實施強渡。

防守該段的第342旅英勇抗擊,但仍有一部日軍登上北岸。

2月4日晨,第51軍的第113師車運到達,與第114師協同反擊,將已登上北岸之敵擊退。

但當日日軍第26旅團另一部兵力在蚌埠以西渡過淮河,攻占懷遠,進抵渦河南岸;第65聯隊亦進至上窯。

第51軍調整部署:命第113師及安徽省保安第2團防守小蚌埠至懷遠、渦河北岸一帶河岸陣地;第114師在其左翼,防守臨淮關北岸至西門渡河岸陣地。

2月8日,日機20餘架轟炸小蚌埠,立即又以炮兵進行火力準備,將河岸防禦工事全部摧毀。

千餘日軍在炮火掩護下乘民船、汽艇實施強渡。守軍頑強抗擊,兩次擊退渡河日軍。

當晚23時,日軍又進行夜間強渡,一度登上北岸,攻占了小蚌埠。

第113師師長周光烈令第337旅反擊,激戰至9日1時,恢複了陣地。

與此同時,日軍也開始集結了將近三十萬的兵力,對徐州進行了重兵圍剿。

並且,在徐州會戰打響之前,日軍開始對徐州周邊的中國軍隊,進行了小規模的清剿作戰。

1月26日,日“華中方麵軍”下令。

命第13師團“殲滅鳳陽、蚌埠附近之敵”,第13師團遂部署3路向北進攻。

第26旅團長沼田德重率步兵4個大隊、配屬山炮2個大隊,為東路,從明光渡池河,沿津浦路向蚌埠進攻。

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自率主力為中路,從滁縣出發,在池河鎮渡池河,由總鋪、鳳陽向蚌埠進攻。

第65聯隊長兩角業作率步兵3個大隊、配屬山炮1個大隊,為西路。

從全椒出發,在大橋鎮附近渡池河,經定遠、西三十裏店、年家崗,迂回至高塘湖北端之上窯地區,掩護並準備策應東路軍、中路軍的作戰。

經激烈戰鬥後,三路日軍先後突破池河防線,進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