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釋之知道漢文帝是出於氣憤,從自己的情緒出發,要求重判,便義正辭嚴地說:“陛下,國家的法律至高無上的,不管老百姓要遵守,就是皇帝您也要遵守啊。像今天這個案子,法律有明文規定,應當判處罰金,而不是把人關起來,或殺掉。如果陛下堅持重判他,就是不按法律辦事,就是帶頭違反法律,以後法律就沒法了讓老百姓信服了。再說,您把這個案子交給我審理,我作為皇上的廷尉,職責就是管好法律,讓法律得到公正的執行。如果我今天隻聽陛下的,重判了這個人,而不顧法律條文的規定,那麼,各地的執法官在量刑時也不按法律條文執行,隨意變更。如此一來,法律就不是法律了。要請陛下三思!”
漢文帝聽了這番話,思慮良久,慢慢冷靜下來,覺得張釋之的話句句在理,隻好接受了張釋之的意見。
這個案件定案之後,皇宮裏又發生了一起案件。有人潛入宮內,偷了漢高祖廟中神座前的玉環。漢文帝聞報,立即下令傾全國之力,捉拿竊賊。很快,竊賊就被捉拿歸案了,並交給廷尉張釋之處理。依據漢朝法律,偷竊宗廟的珍寶、服飾、器物者,就要判處“棄市”,就是將罪犯斬首後,棄之於市。張釋之把這個判決上呈漢文帝後,漢文帝卻覺得判得太輕了。他問張釋之:“如果無法無天的盜賊,居然偷了皇家祖廟中的寶物,就是判他滅族之刑,也是應該的。你怎麼隻判他一人死罪呢?這樣的處置,怎麼能維護先帝的尊嚴呢?豈不是讓我背個不恭敬、孝順先人的罪名嗎?”
張釋之見龍顏大怒,立即叩頭謝罪,但嘴裏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決。他說:“陛下,我這樣處置,不是沒有根據的。法律條文規定,對竊賊的判處,棄市就算是最重的刑罰了,還不至於判滅族罪。如果因為有人盜竊了宗廟中的器物,就被滅族的話,那麼有朝一日,有個亡命之徒公然挖掘祖廟,到那時,陛下又該怎麼懲治他呢?”
漢文帝是一個開明的皇帝,腦子並不糊塗。他聽了之後,沒有吱聲,下朝後與太後商量了一下,再次接受了張釋之的意見。
由於張釋之執法嚴明、依法辦事並敢於堅持正確主張,他在任期間,全國上下少有冤案,得到了老百姓的稱頌,也讓漢文帝的統治出現了一個比較開明的局麵。曆史上記載說:“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
明朝剛剛建立時,朱元璋任命劉基為禦史中丞,職責也是掌管司法和刑獄工作。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巡視,讓左丞相李善長與劉基留守京城。臨行前,劉基對朱元璋說:“宋、元以來,國家的法製遭到破壞,不法分子得不到處理,以致致天下混亂,不可收拾。我朝剛剛建立,首要任務就是要嚴肅法度,重振朝綱;在製訂法律的基礎上,開啟仁政。”朱元璋聞方,大加讚賞是,並讓劉基做好這方麵的工作。
張釋之知道漢文帝是出於氣憤,從自己的情緒出發,要求重判,便義正辭嚴地說:“陛下,國家的法律至高無上的,不管老百姓要遵守,就是皇帝您也要遵守啊。像今天這個案子,法律有明文規定,應當判處罰金,而不是把人關起來,或殺掉。如果陛下堅持重判他,就是不按法律辦事,就是帶頭違反法律,以後法律就沒法了讓老百姓信服了。再說,您把這個案子交給我審理,我作為皇上的廷尉,職責就是管好法律,讓法律得到公正的執行。如果我今天隻聽陛下的,重判了這個人,而不顧法律條文的規定,那麼,各地的執法官在量刑時也不按法律條文執行,隨意變更。如此一來,法律就不是法律了。要請陛下三思!”
漢文帝聽了這番話,思慮良久,慢慢冷靜下來,覺得張釋之的話句句在理,隻好接受了張釋之的意見。
這個案件定案之後,皇宮裏又發生了一起案件。有人潛入宮內,偷了漢高祖廟中神座前的玉環。漢文帝聞報,立即下令傾全國之力,捉拿竊賊。很快,竊賊就被捉拿歸案了,並交給廷尉張釋之處理。依據漢朝法律,偷竊宗廟的珍寶、服飾、器物者,就要判處“棄市”,就是將罪犯斬首後,棄之於市。張釋之把這個判決上呈漢文帝後,漢文帝卻覺得判得太輕了。他問張釋之:“如果無法無天的盜賊,居然偷了皇家祖廟中的寶物,就是判他滅族之刑,也是應該的。你怎麼隻判他一人死罪呢?這樣的處置,怎麼能維護先帝的尊嚴呢?豈不是讓我背個不恭敬、孝順先人的罪名嗎?”
張釋之見龍顏大怒,立即叩頭謝罪,但嘴裏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決。他說:“陛下,我這樣處置,不是沒有根據的。法律條文規定,對竊賊的判處,棄市就算是最重的刑罰了,還不至於判滅族罪。如果因為有人盜竊了宗廟中的器物,就被滅族的話,那麼有朝一日,有個亡命之徒公然挖掘祖廟,到那時,陛下又該怎麼懲治他呢?”
漢文帝是一個開明的皇帝,腦子並不糊塗。他聽了之後,沒有吱聲,下朝後與太後商量了一下,再次接受了張釋之的意見。
由於張釋之執法嚴明、依法辦事並敢於堅持正確主張,他在任期間,全國上下少有冤案,得到了老百姓的稱頌,也讓漢文帝的統治出現了一個比較開明的局麵。曆史上記載說:“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
明朝剛剛建立時,朱元璋任命劉基為禦史中丞,職責也是掌管司法和刑獄工作。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巡視,讓左丞相李善長與劉基留守京城。臨行前,劉基對朱元璋說:“宋、元以來,國家的法製遭到破壞,不法分子得不到處理,以致致天下混亂,不可收拾。我朝剛剛建立,首要任務就是要嚴肅法度,重振朝綱;在製訂法律的基礎上,開啟仁政。”朱元璋聞方,大加讚賞是,並讓劉基做好這方麵的工作。
鑒於文革“無法無法”的教訓,我們黨提出依法治國的理念。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條文規定,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保證各項工作都是按法律法規進行,並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人事變動而改變。依法治國反映了社會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曆史進程,是民主進步的標誌,也是國家得以長治久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