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遂低下頭,繼續努力消化滿腹的牢騷和滿桌的美食。
蕭炎炎驚喜地問:“是不是需要真人在場?我聽聞宋朝使臣講起,你們的褻 衣都要刺繡圖案,龍鳳呈祥,花開富貴,喜鵲鬧枝頭,錦榻雙枕,帳帷寢褥都是花團錦簇,華麗鮮豔。
這刺繡人像,實是頭回聽說。”
趙子易仔細端詳了一下蕭炎炎說:“不用,你的形象已刻在我腦海裏,我作畫,兄弟照著刺繡即可。”
韓德讓故作大度說:“使者果真神人也!小時候若得個香包繡囊啥的,都開心如過節,人像刺繡意義非凡啊!”說完意味深長地瞧著蕭炎炎。
“對呀!二位琴瑟和鳴,默契恩愛,相依相伴,不離不棄,我囑印書局做成相冊,可供人欣賞,亦可保存留念。還有,韓大人若能多些微笑,這刺繡人像就更好了。”
趙子易坦然自若地說。
蕭炎炎忍不住笑出聲,讓侍者給趙子易拿了遼國的樂器——塤,問能否演奏。
趙子易見過這個東西,藝術學院出來的,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這是契丹民族最原始最古老的樂器,很早時候的遊牧民狩獵用石頭拋擲,由於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擲向獵物時,空氣流穿過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這種哨音啟發了古代先民製作樂器的靈感,從而產生了早期的塤,古上還有記載謂之''流星雨,很浪漫的稱謂。
他抓起來略微觀察一下,比起他見過的陶製塤粗糙簡陋,平常的一塊鴨梨型石頭,粗粗地打磨了六個音空孔,能完整地吹出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
他輕輕摩挲著塤,笑吟吟說:“這個塤呀,始於契丹等遊牧民族,卻在我們漢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傳有個小夥子特別愛吹塤,早晨陽光明媚,百鳥婉啼,他就吹出蓬勃清純的塤聲,傍晚夕陽斜墜,霞光璀璨,他的塤聲則蒼勁雄厚,玄月當空,清輝流淌,他捧著塤演奏出哀婉憂傷的曲子。
這塤聲一直飄呀飄,傳到一個名叫黃河的美麗姑娘的耳朵裏,她聽得如癡如醉,遂央求親爹請來吹塤的小夥子,哪知小夥子對姑娘一見鍾情,可是黃河的親爹看見小夥子衣衫襤褸,身形單薄,想必家裏貧寒敗落,因此看不起他,將他攆出去。
小夥子回家後日夜思念美麗的姑娘,一病不起,最後神情呼喚著姑娘的名字死去。
他死後變成一顆紅心,有路過的工匠見其晶瑩剔透,打磨成工藝品擺在集市出售,恰巧姑娘逛集市看到,覺得非常親切,就賣了回家,夜深人靜地拿出來,想起小夥子動聽的塤聲,不禁落下眼淚,誰料眼淚落在鮮紅的心上,它啪的裂開了,原來這顆心一直沒有死去,這就是我們漢人常說的''不見黃河心不死''。
故事裏的事,沉積著古人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是漫長曆史長河裏養育出的粒粒珍珠,我的家鄉人會把它們編輯成書,流傳後世。
太後和韓大人的愛情矢誌不渝,也可以編撰成書,留給子孫後代慢慢看。”
趙子易的聲音緩急有序,富有磁性,惹得蕭峰都眼淚汪汪地抓著倉鼠出神,他出門早,早已把他鄉當做了故鄉,他也愛大宋,愛那裏豆莊的一望無垠,還有一位嬌豔的娘子在等著他!
蕭炎炎更是喜出望外,她被遼國的貴戚顯貴詬病和漢人廝混,她雖然不去理會,但每念及此 總有小小的不痛快,趙子易對她們的愛情如此評價,讓她喜不自禁,而且那神往的刺繡也即將誕生,她要光明正大地將他們的愛情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