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平城依山傍水而建,這水,正是襄平城東北部五裏外的衍水。
相傳昔年燕國太子姬丹曾逃亡至此,隱匿於衍水之中,因此有人將之稱為為太子河。隻是這名字太過僭越,於是也很少有人再提起。
塞外之地寒冷非常,縱使這襄平城是遼東首府卻也管不到這天氣去。
衍水封凍已然一月有餘,如今早已無碎冰之患。
南方之人可能不清楚這河水所結之冰能有多厚,因為就連好多當地人也不清楚有多厚,隻知道即使在上麵駕著渤海郡王的四輦馬車在冰上走一天,冰也不會有絲毫裂痕。
實際上確實有那有心之人做過實驗,用那鐵鎬鑿冰。一行三人在那衍水之上鑿了足有一整天,終是見到了河水,隻是還沒等河水漫上來,就再次結成了冰。
三人一看,那冰層竟是高過了他們還多出半人的高度。
由此可見,這冬天的衍水究竟有多麼厚的冰層,也看出了這衍水即使是在冬季的枯水期仍有如此大的蓄水量!
鳳熙十六年冬月初四,卯時三刻,襄平城內外還是黑黢黢一片。
就在這如此寒冬時節,即使是最勤勞的商人也不會在這種時候出門。但在衍水的冰麵上卻有兩道人影在活動著。
稍高的那道身影似乎不如稍矮的壯碩,隻是他的身後卻拖著兩塊巨石,在冰麵上以一個相對穩定的速度跑著。
這兩塊巨石看起來足有半丈見方,這男子竟然還不時地急停。
最神奇的是,男子的每一次急停背後拉著的兩塊巨石都不會繼續向前滑動,而是同男子一起停下,可以說是完全違背了人們的常識的。
男子反複的奔跑急停,額頭上也不曾露出汗珠,身上的肌肉慢慢凸顯出來,好像變得比剛才壯碩了許多,已經超過了另外一道身影。
這男子正是一槍屠虎的童榮,此時的他卻並未背著那杆踏雪梅,就像是正在服苦役的人們一樣反複地拖拽著巨石。
另一道身影矮小許多,正是那手持木槍的薛姓少年。
這少年與童榮不同,他卻是帶著的那杆木槍在冰上走樁一般地移動著。
少年手持木槍,卻與之前不同。之前薛姓少年與童榮相較量的時候俱是單手持槍,而此時卻雙手持槍,舞得亦是虎虎生風。
在兩人活動區域的冰麵上原有的積雪早已消失不見。
少年腳下有些痕跡,看得出這積雪應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腳步變幻中要麼被壓實,要麼被掃到了其他地方,在少年所在的區域外側明顯積雪要比別處多些。
但童榮腳下卻不一樣,童榮活動區域的積雪甚至都沒有被巨石帶到別處,在其腳下肉眼可見的可以看出不單是積雪,就連原來的冰層都變薄了許多。
但是童榮腳下卻不斷有水霧升騰而起,就好像是地熱泉中籠罩著的水霧一般,升到空中竟有冰晶落下。
童榮開始降下速度,與之相應的,他的肌肉也開始變小,他似乎想維持更小的肌肉卻有著更快的速度。
他額頭上的汗明顯增多了,速度也開始提升,速度提升的越快,額頭上的汗水就越多,但是始終未曾滴落。
少年雙手持槍,腳下的步伐愈加變幻多端,手上的動作卻始終不緊不慢,看得出來每一槍都勢大力沉,隻是卻好像在刻意壓製著什麼。
少年的槍開始不再單單隻是簡單的揮舞,他開始擰轉身體,將手中的槍所發揮出的力道向冰麵使去。
少年反複地揮槍刺出,卻始終未曾觸及冰麵,如此十五次,少年的額頭上已經是大汗淋漓。
少年自知快要難以控製這股力道,在如此第十六次揮槍的時候將槍尖直直地插入了冰麵,足足有數尺之深。接著少年調轉步伐再擰動身體,揮槍刺出,在相距兩步的距離外又是一槍,刺入了冰麵之中。
少年如此刺了二十槍,一槍比一槍刺得更深,但是刺出來的洞卻越來越小。
刺出最後一槍後,少年已經控製不住自己的身形,甚至連木槍都也控製不住。
最後一步,少年刺出最後一槍擰轉身體想要做一個收槍式,不料手部脫力,木槍遠遠地飛了出去。
在一旁飛速疾馳的童榮看見了少年拋飛木槍的全過程,在一瞬間疾馳出去,在此過程中還留意著肌肉的收縮,隻是木槍飛出的速度遠超他剛剛的速度。
童榮不得不再次提速,隻是這時他身上的肌肉就再難以控製,轟然暴起,原本身材還比較正常的他竟然一下子高了許多,甚至達到了一丈開外。
全身暴起的肌肉充滿暴力美學,充滿了力量感,隻一瞬間就在半空中攔截住了木槍!
在經過少年的那一瞬間,少年清楚地感受到在擦肩而過後,傳來了破空聲!
童榮抓住了木槍後緩住了身形,那麼快的速度即使是他如果不想損耗身體的話,也必須在冰麵上滑行一段距離。
那兩塊巨石更是如此,在童榮穩定身形之後,仍是繼續向前滑動,幾乎馬上就要撞到童榮的身體了。
童榮卻無半點慌張,隻是輕輕地抬起了左臂,化拳為掌。
兩塊巨石其中一塊在距離童榮手掌三尺左右轟然爆開,化作滿天塵埃。另一塊則緩緩降速,直到童榮掌前一尺緩緩停住。
童榮緩緩落下左臂,將木槍插入冰中,隻見他剛剛來時這段距離的冰麵迅速下沉,足足下沉了近一尺深厚。
綁縛著兩塊巨石的繩索不知是什麼材質,這般拉力之下竟然都不曾毀壞,實在令人嘖嘖稱奇。
一旁的少年癱坐在冰麵上,抬頭看了看童榮。
“大伯,那塊破石頭你總留著它幹啥,每回你都留著它,你說你要麼就兩塊都打碎,要麼就都留著,每回還得再找一塊多費勁啊”
童榮頗為無奈地看了看少年:“小雨啊,這巨石非同一般。你如今修為不夠,我還不能把它交給你。但是你記住了,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到什麼時候也不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