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仇人相見(1 / 2)

沈三郎得到了啟夢先生的回複,雖說他對與啟夢先生並不是十分熟悉,但是有著張關尉從中做擔保,沈三郎相信張關尉肯定不會在啟夢先生的身份上對自己有什麼欺騙。

所以如此一來,啟夢先生的話實際上是完全可信的。

而啟夢先生似乎對於“童盛”的身份很了解一樣,何況已經確認“童盛”的伯父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童榮童大俠。

一位有如此威望的大俠,甚至在朝堂之上都有如此的口碑,足以說明其人品如何,他一手帶大的子侄定然不會與那些蠅營狗苟之輩沆瀣一氣。

而且如果童榮真的想要在這些問題上動什麼手腳,恐怕也用不著率先對他這個沈府的一個少爺施展什麼手段。

所以童盛應該真的就是湊巧趕上了,順手幫了自己這兩次。

何況即使是針對自己有什麼陰謀,根本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即使最後童盛真的娶到了樊寧,實際上對於沈府以及沈三郎的利益沒有任何壞處。

至於所謂的“武林盟主”

沈三郎想到這裏冷笑一聲:

這武林盟主要是那麼好當,為什麼那些老一輩的都不去搶,反倒是讓這些小輩的這麼胡搞?

其實仔細一想,這個武林盟主目前來說短時間內是不會有結果的,至少也要這些年輕人有了足夠的威望才可以。

所以這場“比武招親”隻要不被九連山寨和北胡的勢力奪得最後的勝利,都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隻是沈三郎還是有些不明白,為何如此簡單的破局方式,這偌大的中原江湖,竟然沒有一個人提議進行哪怕是小範圍的聯盟。

沈三郎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了校場,當然他的侍衛們一直在張關尉的府外等著他。

到了校場上,沈三郎一眼就看到了童盛與姚宏兩個人的身影,別的倒沒什麼,實在是童盛背後背著的那把長槍太過顯眼。

而且不知為何,兩人雖說站在前排,但是人群卻與兩人劃開了一條界線一樣,眾人幾乎都站在距離兩人近乎一丈的距離。

沈三郎知道是童盛身上有著習武之人那種生人勿進的獨特氣質。

其實很多習武之人都是這樣,在大量的聯係武藝,鍛煉體魄的過程中,他們往往都會培養出極為驚人的反應速度。

而這種人最忌諱就是有人從背後拍向他的肩膀,因為一旦如此,習武之人就有可能過度反應。

若是拍肩膀的同樣是個習武之人可能還有機會躲避,或者說扛下來這一下。

但是一旦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那麼他的下場就會非常淒慘。

輕則重傷重則橫死當場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習武之人相應的也會鍛煉自己的氣勢,氣勢這種東西雖說有些虛無縹緲,但是一個人經過長期的鍛煉之後,他身上的氣勢自然與他人不同。

再加上習武之人的先天境界往往都是高出常人許多的,因此他們大多天生都會帶有一種“勢”

這種“勢”在剛出生表現並不明顯,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以及境界的不斷提升,這種“勢”是可以逐漸增強的。

但是其中也有例外,江湖中有的頂尖高手在修為達到了一定程度後,其實是會將這種“勢”斂藏起來,從而達到迷惑他人的目的。

不過,這種境界的高手一身武藝已經臻化境,可以說是出神入化,他們的反應足以達到即使是有人突然偷襲,他們也能做到掌握好反擊的力度以及時機,基本不會出現誤傷的情況。

很明顯,童盛還沒有到那種境界。

因此這一圈人的奇觀景象就不難出現了。

不過不得不說,那姚宏的江湖經驗卻是豐富,他第一次見到“童盛”的時候,就是主動上前打招呼的。

當時實際上“童盛”身上也是充滿著生人勿近的氣息的。

不過姚宏沒有冒昧,並沒有直接與“童盛”發生肢體接觸,而是光明正大地走到了“童盛”的麵前進行交流溝通。

這樣的話雖然有些突兀,但是又不失禮貌,而且還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就是姚宏江湖經驗的的體現之一了。

遼東地區的人們其實普遍都是很熱情的,性情就像是熊熊燃燒的火焰,如果能夠清楚的感受到你沒有惡意,絕大多數的遼東漢子都不會介意與你交個朋友。

相反,如果你上來就包含惡意,那麼烈火般的性情,也絕對會將你吞噬地渣都不剩。

沈三郎觀察了一陣,發現這兩人除了互相之間有所交流之外,似乎完全沒有其他行為,就隻是一直看著場上的比武。

兩人全神貫注地看著場上的比試,姚宏喋喋不休地在與“童盛”說著些什麼。

隻是兩人說話的內容沈三郎並不知曉,但是他能看得出來“童盛”在聽姚宏所說的東西的時候聽得十分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