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人們有時會因為自己的“愛好”、“興趣”,或者其他原因作出最後的承諾。{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一旦人在最後的一刻作出了必要的承諾時,他們常會在言行一致的心理壓力驅使下,保持一致性的行為。--心理學物語承諾一致原則一次又一次地在生活中被人們所證實,為什麼小小的承諾會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因為人們的內心深處總是傾向於去努力實現自己承諾過的事情。根據人們這種普遍的心理特點,那些頗通心理學戰術的人就會充分利用這一心理學原則對他人實施自己的影響。現在就向大家講述一下美國競選總統期間參與競選者對這一心理學原則的充分運用。眾所周知,任何一個想競選美國總統的人,除了美國政府規定的基本條件外,在總統大選之日的前一段時間甚至是幾年前,便會想方設法地去集資募款。例如此次美國總統競選的兩位主要候選人,巴拉克·奧巴馬以及希拉裏,在競選之前的很長時間,他們都曾不停地為自己集資募款。據相關資料顯示,希拉裏早在2006年便開始為自己集資募款,而巴拉克·奧巴馬則要更早。
於是,有人問,為什麼候選人需要集資募款?這和競選有什麼關係?如果你是一個精明的政客,那麼你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在美國募到的款項越多,暗示著捐款的人越多,即支持他的人也會越多。當民眾們把原本屬於自己口袋裏的錢,募捐到他們心中的支持者身上時,他們便會力推自己用錢支持的候選人,即向對方作出了某種意義上的承諾。至此人們便會意識到,總統候選人想方設法地募集款項,事實上也是一種影響他人的手段,心理學上將其稱為承諾一致原則。的確,就在民眾將自己口袋裏的錢捐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那一刻,也是在向對方傳達著這樣的信息:我向你作出承諾,用我的錢表示我支持你。此時,得到支持的候選人便會因此有效地影響他們,無論日後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作出什麼樣的舉動,他們往往都會堅持到底。心理學上將這種因為自己的“愛好”“興趣”或者其他原因作出的最後承諾納入為承諾一致原則。
心理專家也曾指出,一旦人在最後一刻作出了必要的選擇時,他們常常會在承諾一致的心理壓力驅使下保持一致性的行為。這會使他們日後的想法與此保持一致,行為也會受到此承諾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會堅信自己作出的選擇是正確的,於是滿懷信心地說服自己繼續執行這樣的行為,並感到快樂而充實。生活中的精明者,往往懂得利用這種原則,激發他人作出“最後承諾”,進而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達到有效影響他人為自己服務的目的。作為市場營銷總監的張葉,曾通過下麵的方式,改掉下屬粗心的毛病,為自己更好地工作。張葉說:“對於市場部門的成員來說,最重要的素質便是細心,但是在我們部門有這樣一名營銷者,由於粗心大意總是在營銷中出現失誤,受此影響,他的營銷業績也一直是整個部門的後幾名。有幾次他在向客戶介紹公司產品時,竟然忘記帶公司的樣本,導致失去很好的客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