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進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要求後,為了給他人留下前後一致的印象,往往很容易接受其更大的要求。【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它啟示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切勿急功近利,否則容易出現欲速不達、事倍功半的現象。所以,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意見乃至請求時,最好先給對方一個他能夠接受並且會輕而易舉做到的請求,這能夠讓其更好地接受你以後提出的請求。第九章進門檻效應先上一級台階,再上第二級台階··不要一下子提出別人難以做到的要求當你向對方提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時,對方的心理變化不大,心理承受能力能夠適應這種變化,所以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你的觀點、意見或建議。--心理學物語生活中當你向別人提出很小的請求時,你會發現對方會很容易就答應你。當你向他提出稍稍大一點的請求時,你會發現對方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考慮,不過或許最後也可以答應你。但如果你一下子向別人提出非常難的請求時,你會發現,對方通常都會馬上拒絕你……不隻是請求這樣的事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遵循著這樣的道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心理學上將其稱為進門檻效應。
這個效應給人們留下的重要警示之一便是:不要一下子提出別人難以做到的要求。為了驗證此項效應,著名的心理學家D·H·查爾迪在1975年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讓他的研究成員們,代替慈善機構進行募捐。他們募捐時,分成兩個小組,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敘述,小組A在向人提出募捐時,會這樣說:”即使你們捐出一分錢,也是為慈善機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隻要你盡力就好。“小組B在向他人進行募捐時,什麼也沒有說,隻是建議大家要為慈善機構捐款。最終的結果是,小組A募集的款項比小組B募集的款項多出兩倍。出現這樣的現象,參與實驗的研究人員在感到非常吃驚。但是D·H·查爾迪微笑著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是因為,當外界因素刺激大腦的中樞神經時,人的心理會發生變化,而心理的承受能力也會逐漸出現慢慢適應變化的過程。當外界因素的刺激性小時,心理的承受能力便能夠適應這種變化,進而使人們接受這種能夠引起心理變化的外界因素;當外界因素刺激性大時,心理的承受能力在瞬間不能夠適應這種變化,所以人們常會拒絕這種能夠引起心理變化的外界因素。
生活當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對這一心理學效應進行直接的例證。比如你在街上,向陌生人索要1角錢,你會發現對方會輕而易舉地給你。當你索要10元錢的時候,給你錢的人可能就會少了。當你索要100元的時候,給錢的人則是寥寥無幾。當你索要更多的時候,便沒人理你了……這個例子進一步地總結了進門檻效應的特點:當你向人們提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時,人們的心理更易適應這種變化,所以能夠毫不猶豫地接受。既然進門檻效應具有如此特點,便給試圖有效影響他人的人留下了空子。也就是說,如果你想更有效地影響對方,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意見乃至請求時,就要先給對方一個他能夠接受並做到的要求,這能夠讓其更好地接受你以後提出的請求,進而達到有效影響對方的目的。對此,身為推銷員的約翰·布朗曾有效地運用此方式,獲得了突出的工作業績。在最初做保險推銷的時候,我最常用的辦法就是不停地向顧客宣傳保險知識,以及購買保險的好處,當我向顧客介紹完這些後,便會主動地對顧客說:”您最好買一份保險。“一天下來,我的嗓子都說破了,但是買保險的人還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