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典故學成語
狐假虎威
一隻老虎肚子餓了,想找什麼小動物當一頓點心,正巧遇見一隻狐狸。
老虎剛要撲上去,沒想到狐狸大喝一聲,說:“哼,你敢吃我!天老爺派我來掌管大小野獸。你要是吃了我,天老爺可不饒你!”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大相信他的話,可是聽它這麼大的口氣,又不敢不相信。老虎這樣疑惑不決,早讓狐狸給看出來了。
它冷笑一聲,說:“嘿嘿,你以為我在騙你呀?要是真個不信,你就跟在我後頭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野獸見了我就得逃跑。”老虎想:“這倒真得瞧一瞧。”於是狐狸大模大樣地在前頭走,老虎緊緊地跟在後頭。山上的鹿呀野羊呀,一看見狐狸後頭跟著老虎,都嚇得撒腿就逃。老虎看了,還以為他們真害怕狐狸,沒想到他們害怕的正是他自己。
“狐假虎威”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假”是“借”。有人仗別人的勢力欺負人,可以說他是“狐假虎威”。故事中說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反過來欺騙了老虎,後來用這個成語並沒有這層意思。
紙醉金迷
唐朝昭宗的時候,當時有一個醫生叫孟斧,因為他的醫術比較高明,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妃子和王公貴族們治病。因為經常在皇宮出出進進,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包括宮裏的建築、擺設的器具,還有皇宮裏華麗奢侈的生活,這些都讓他暗地裏羨慕不已。
可惜好景不長,後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打長安,孟斧也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並在那裏定居了下來。時間長了,他忍不住寂寞,開始想念皇宮中的生活。他想了個辦法,他根據自己對皇宮的記憶,模仿著皇宮的樣子,開始裝飾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得跟皇宮一樣華麗,其中有一間光線比較好的房間,他更是特意把房間裏大大小小的東西,都用一層層的金紙包起來。每當陽光從窗戶裏照進來,滿屋子的器具金光閃閃,晃得人連眼睛都快睜不開。孟斧的一個朋友到他的家中做客,對他家的獨特裝修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去以後對人說:“我在這個屋子裏隻休息一會兒,就已經覺得金迷紙醉了。”
“金迷紙醉”現在多用作“紙醉金迷”,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得迷迷糊糊,像喝醉了酒一般。後比喻使人沉迷的繁華富麗的環境,也形容豪華奢靡的享樂生活。
緣木求魚
緣木求魚是比喻方向、方法錯誤,不可能達到目的,勞而無功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齊宣王想通過發動戰爭來擴張領土,樹立威信,使自己稱霸於天下。孟子就去見齊宣王,對齊宣王說:“聽說你想用戰爭征服天下,這是絕對辦不到的。你想使天下對都歸順自己,就必須先好好地治理自己的國家,施行仁政,使天下的官員、農人、商人,甚至旅行者都願意到你這兒來。如果用武力去征服,就好比是‘緣木求魚’,是根本達不到目的的。”
在這裏,孟子以一個高超的心理分析家的水平,道出了齊宣王心中之所想,然後予以斷然否定。告訴他這簡直就是緣木求魚。
孟子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齊宣王的方向錯了,不能達到目的,不僅如此,更可怕的是可能帶來相反的、更加嚴重的後果。緣木求魚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緣”在這裏是沿著、順著的意思,“木”指的是樹木;“緣木求魚”就是沿著樹木爬上去找魚。樹上怎麼會有魚呢?所以這個成語就是用來比喻方向錯誤,或違反客觀規律,結果當然無法達到目的。
緣木求魚的道理並不深奧,一說就懂,甚至不言而喻。解決的辦法也不難,隻要理性地從大局、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就可以避免。可是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稍微不注意就爬上樹去。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記載在《列子?湯問篇》中的一篇古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