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實話實說1(2 / 3)

“到同學家做作業去了。”媽媽也沒追問。

第三天一放學,我不由得就想尋找田宇和謝雲。當走到校門口時,看見他倆早已在等我。我們什麼也沒說,一起朝電子遊戲廳那裏走去。一進到裏麵,我便迫不及待地尋找空位,隨後整個身心都進到了屏幕裏麵。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便成了那裏的常客。

後來,我變得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經常顧不上寫作業,學習成績明顯退步了。終於有一天,老師和媽媽發現了我的行蹤。在老師、媽媽的批評教育下,我醒悟了,從此告別了電子遊戲廳。

同學們,請聽我一句話:誘惑麵前要堅定,不要嚐試不該做的第一次。

分類作文一點通:小作者能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同學們在誘惑麵前要堅強,實在難能可貴,極富感染力。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細膩、真實,完全符合小作者當時的心理。

我哭了。

江蘇房雅嵐。

每個人都哭過,哭的原因各不相同。我也哭過許多次,有的是不小心摔倒,跌疼哭的;有的是考試沒考好,傷心落淚的;有的是犯了錯誤,受到老師批評哭的……但有一次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有一天,我發現自己放在床頭的小鬧鍾不見了就奇怪地問:“媽媽,我的小鬧鍾怎麼不見啦?”媽媽生氣地回答:“不是你拿到我的臥室去的嗎?我一夜沒睡好。”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到莫名其妙,心裏想:我沒拿,鬧鍾怎麼跑到媽媽的臥室去了呢?我便奇怪地說:“媽媽,我沒拿鬧鍾到你的臥室去呀?”媽媽怒氣衝衝地說:“不是你拿的,是誰拿的?我沒有拿,你爸爸沒有拿,你姥姥拿它幹什麼?”媽媽的聲音如雷貫耳,我既害怕,又委屈,分辯說:“不是我拿的,就不是我拿的。你沒有去問一下爸爸、姥姥,怎麼知道他們沒拿?”媽媽蠻橫地說:“我問什麼,我說他們沒有拿就沒有拿!”我鼻子一酸,眼淚唰唰地落了下來,委屈地說:“我是你女兒,不是你想冤枉就冤枉的。你還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怎麼能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人呢?……”我的話還沒說完,“啪”的一聲,媽媽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還說我強嘴。我邊擦眼淚邊敵視著媽媽說:“以後我不和你說話了,跟你說話都是強嘴,還要挨巴掌。你說的都是對的,我說的話全是錯的,行了吧?”“啪”的一聲,媽媽又打了我一巴掌,這一巴掌比第一次還狠,疼得我眼淚嘩嘩地往下掉。當時,我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憋了我一肚子氣。

這一天,我從受到委屈後,一直在我的屋裏哭,哭得眼睛通紅。後來,姥姥回到家,看見我在哭,就問我為什麼哭,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姥姥。姥姥找到媽媽對她說,鬧鍾是她拿的。媽媽聽了什麼也沒有說,更沒有向我道歉。

這件事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難道大人就有特權嗎?難道做孩子的就應該承受委屈嗎?為什麼大人做錯了事就不可以向孩子道歉?這滿肚子的問號永遠地留在了我童年的歲月中……

分類作文一點通:這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故事,也是道出了許多孩子心聲的文章。“我”的小鬧鍾不見了,媽媽認為是“我”拿到她臥室的,“我”爭辯說沒拿,卻挨了媽媽的巴掌。這看似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在小作者心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可能許多孩子都曾有過作者這樣被大人誤會、冤枉的經曆。文章的可貴之處有三點,一是選材真實。小事不小,親身經曆的事情寫起來才格外真實;二是描寫細致。“我”和媽媽爭辯的過程,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媽媽的神態刻畫得特別真實;三是結尾點明中心,引人深思。事情雖然過去了,但孩子發自內心的呼喊,卻能震撼每一個讀者的心。

長大真煩。

江蘇成哲天。

每當我路過幼兒園的時候,總是以羨慕的眼神望著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們。

看到他們那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看到他們無憂無慮地嬉戲著,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可當我醒過神來,背著那沉重的書包時,隻好發出無奈的歎息嘍!每天兩點一線,除了學校就是家。四年級以前,每天作業做完了還可以玩一會兒,可是五六年級時哪有時間玩呀!連周末也很少有時間玩。雖說作業也不算多,但臨近畢業考試了,誰不想考個好成績呀?

米·史雷夫曾說過:書念得多,就會比別人懂得多;懂得比別人多,也就比別人更容易成功。所以,要想考個好成績,就必須看書、看書、再看書!

記得一次周末,我把作業早早地做完了,準備星期天好好玩一天。可誰知,第二天早上,我剛準備下樓去玩,爸爸叫住了我:“你作業做完了?”我回答:“都做好了。”爸爸又說:“你就隻滿足於做完作業嗎?還有幾個月就畢業考試了,還有心思玩?給我看書去,或者把買來的練習卷給做了。”天呢!我的腦袋一下子蒙了。父命難違呀!無奈之下,我隻好捧起每天都摸、每天都看的書,做著枯燥乏味的習題。望著窗外那些小弟弟們無拘無束地玩……嗨!我真想回到童年啊!我寧願做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兒童,也不願像現在這樣壓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