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視讀感悟(2)(2 / 2)

中華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怎能蒙受這樣的奇恥大辱?看!睡獅已醒,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埋葬了黑暗的舊社會,又領導人民在舊社會的廢墟上,發奮圖強,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巨龍騰飛了,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東方閃閃發亮,光彩照人。

我們的祖國正在發展,祖國未來的藍圖有待我們去描繪。我們一定要把過去的屈辱牢記在心,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鍛煉強壯的體魄,培養良好的品德,樹立報效國家的遠大誌向,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分類作文一點通:文章開篇用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寫出了自己悲憤的心情,感人肺腑,然後將那段慘痛曆史形象地呈現給讀者,引發讀者的情感應合。

觀《三國演義》有感。

上海劉衡。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人性的五味湯,裏麵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譎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說吧,關羽就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充滿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鬥爭,也是三國時期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他那奸雄的智慧使他成為了一國霸主。電視劇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起與滅亡。在其中,忠臣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打動了觀眾。

每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中加上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我喜歡諸葛亮的原因並不是他有著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著泰山般的堅強毅力。“阿鬥”,這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蜀國的後主,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的人。如果大家是“諸葛亮”,會不會為劉備托付的這個孤兒竭盡全力呢?我想,這誰也不願意。誰願意把爛泥敷上牆呢?這隻不過是白費心機。而“諸葛亮”呢?他卻不像我們那樣,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盡管爛泥敷不上牆,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著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後主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生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使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盡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也太愚蠢了,明知蜀國命不久長,卻還進行無畏的反抗,這不是自找苦吃嗎?”但我卻認為不是。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抗爭,盡力地抗爭,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相似的情況。一群同學在操場上打籃球,其中有一個是初學者。他望著球架認真地投。但天公不做美,那籃球架偏偏跟他作對,怎麼也不讓他進。旁邊的同學看到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但他呢,麵對著這些“笑聲”,隻是抱以會心的微笑。為什麼他能以這種心態看待事物呢?那是因為:貴在嚐試,而不在於勝負。

分類作文一點通:本文作者用頗有深度的語言對電視劇《三國演義》進行解讀,並以實際生活中的事例為例證,使文章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敘述詳細,張弛有度,給論簡潔深刻。另外,對三國龐雜內容的清理與選擇也能看出小作者對三國內容的熟悉與理解。

作文魔棒。

觀後有感。

提示:

就自己看過的電影或電視去認真回憶,找出其中令你感受深刻的兩點講出來,這兩點就是證實影視中的人物的觀點,或是反駁影視中人物的觀點或言論,或是論述影視中人物的言論的正確性,或是寫出由此部影視所聯想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事實……在寫觀後感時要注意敘感的比例,不能光敘不感,或是光感不見一點敘述。

讀後有感。

提示:

選擇你最近讀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就書中你感受深的兩三點寫出你的感受。在寫感受時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去談談這本書給自己的教育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