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導讀
提起彼得·潘,在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名字象征著永恒的童年和無止境的探險精神。當英國作家詹姆斯·巴裏在肯辛頓公園看到幾個孩子拿樹枝蓋房子,拿泥巴做點心,扮仙女、海盜,玩得很開心的時候,突然萌發了創作遊戲式童話劇的感想,於是就有了童話劇版的《小飛俠彼得·潘》。這部童話劇在倫敦首演便受到了孩子們的熱捧,於是詹姆斯·巴裏將其改成故事書。一個世紀以來,這部傳世經典以圖書、舞台劇、動畫片、電影等各種形式影響著世界各地的孩子們。
故事創造了一個讓孩子們十分憧憬的童話世界——永無島,島上居住著孩子們心目中有趣的、刺激的、神秘的人物:凶猛的野獸、可怕的海盜、原始部落中的印第安人、無憂無慮的仙女和美人魚。一直生活在壓抑環境下的溫迪、約翰和邁克爾經受不住彼得·潘的誘惑,隨他飛到了永無島,開始了冒險又刺激的生活。他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領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盡情玩耍,也經曆了各種危險。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在他們心裏,沒有所謂的母親依然可以過得很好,隻有那些母親們才會認為,沒有她們,孩子們就沒法過。”可是後來,這些離家出走的孩子還是想媽媽了,在溫迪的動員下,他們告別了擁有無限歡樂的永無島,飛回了家中。等孩子們漸漸長大,永無島上發生過的一切都逐漸被淡忘了,他們甚至不再相信那些事情真的發生過。隻有彼得·潘永遠長不大,永遠不回家,他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到永無島享受自由自在的歡樂童年。
每個孩子的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不想長大的彼得·潘。可是,誰都無法拒絕長大,當成長變成一種勢不可擋的大潮向你湧來時,當迷茫、孤獨、不被理解占據心頭時,這個帶著叛逆、憧憬和夢幻的故事是那麼誘人而契合心境。住在樹洞裏,用樹枝、葉子和花來搭建小房子,生活在一個有精靈的國度……這些幼時的夢想,在心底悄悄埋下一顆種子。或許生命中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生活中某個平常的小細節,觸碰到了你心底的這顆種子,你突然發現心裏的那個彼得·潘一直都在,而後會心一笑:童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