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說是中原朱溫先打過來還是淮南徐溫先打過來,又或者我們先攻下揚州再攻下汴州呢?”蘇州城頭,站著兩個守城士兵,十八九歲的模樣。
“依我看,朱溫雖然篡唐稱帝,霸占中原,但各方服他的不多,中原各路的事情還沒解決呢,雖然李克用死了,但我聽聞他那兒子李存勖也非等閑之輩,朱溫要想打來江南,必先除掉李克用集團再說。而我們錢王沒有他們那麼喜歡廝殺,隻想把我們吳越經營好百姓安居樂業就好,連年戰事百姓已經民不聊生,百姓早已厭惡戰事。我們江南素來富足,淮南覬覦我兩浙之地已久,雖然楊行密已死,但現在掌權的徐氏野心可是不小,蘇州是淮南與我兩浙的交界地帶,他們三番五次來兵騷擾,我們得時刻盯防這這群淮南賊子!”
站在蘇州城頭對話的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朱老漢的兩個兒子——朱一旦與朱小策!
“大哥分析的是,那你認為天下還能不能一統呢?”
“自古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大秦統一華夏以來數百年,魏晉分裂又百年,大唐盛世一統又數百年。現在不過是朱溫及一些亂臣賊子作亂,他們亂不了多久的,我華夏必將再次統一,海內再享太平!”
“那大哥認為最終能實現天下一統的,將會是誰呢?”
“自安史之亂以來,我大唐便盛世不再,雖有憲宗元和中興、宣宗會昌中興這樣的明君治世,但終究挽不回大唐日漸式微的局麵,特別是黃巢作亂攻入長安以後,黃巢雖被剿滅,但朝廷也由此一蹶不振,沒有了自己的中央力量,由此完全受製於藩鎮,藩鎮擁兵自重,連年征伐,小藩鎮或被吞並,或被誅殺。而至今稱得上大藩鎮的有把持中原控製皇室的朱溫、沙陀狠人河東軍節度使的晉王李克用、成德軍節度使的王鎔、義武軍節度使的王處直、魏博軍節度使羅紹威、河中軍節度使王珂、幽州軍節度使的劉仁恭、鳳翔軍節度使岐王李茂貞、定難軍節度使的李思諫、兩川節度使的王建、江西的鍾傳、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福建的王審知、湖南的馬殷、嶺南東道節度使的劉隱、以及我們兩浙的吳越王錢鏐。而其中又以朱溫、晉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貞、蜀王王建、吳王楊行密、福建王審知、楚王馬殷、嶺南劉隱、吳越錢鏐為盛,自朱溫篡唐改梁以來,這些人也都相繼建立起自己的小朝廷,或奉唐為正統沿用大唐年號,如晉國李克用、岐國李茂貞、還有我們兩浙錢王,或自建年號與朱溫對立,如蜀國王建等,誰也沒有真心臣服誰。若說當今能統一天下者,我看還未出生!”
“大哥分析透徹,不過大哥你怎麼懂得這麼多呢?”
“叫你平時多看書不看書,就知道玩,現在知道讀書的好處了吧,特別是行軍打仗,懂得越多就越對自己有利,這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