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陰陽(1 / 1)

在辨證方麵,八綱就是以陰陽作為總綱的。在臨床辨證中,首先要分清陰陽,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執簡馭繁。經曰:“凡診病施治,必須先審陰陽,乃為醫道之綱領,陰陽無謬,治焉有差?醫道雖繁,一言蔽之,曰陰陽而已。故證有陰陽,脈有陰陽,藥有陰陽……設能明徹陰陽,則醫理雖玄,思過半矣。”

4.用於疾病治療

陰陽在疾病的治療上,一是確定治療原則;二是歸納藥物的性能。

(1)確定治療原則

“陰陽偏盛”的治療原則可采用“損其有餘”的方法。若其相對一方有偏衰時,則當兼顧其不足,配合以扶陽或益陰之法,陽盛則熱屬熱實症,宜用寒涼藥以製其陽,即“熱者寒之”。陰盛則寒屬寒實證,宜用溫熱藥以製其陰,即“寒者熱之”。因兩者均為實證,所以稱這種治療原則為“損其有餘”或者“實者瀉之”。

“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可采用“補其不足”的方法。陰虛不能製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症,一般不能用寒涼藥直折其熱,須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製陽亢;亦即“壯水之主,以製陽光”。若陽虛不能製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症,不宜用辛溫發散藥以散陰寒,須用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2)歸納藥物的性能

陰陽用來概括藥物的性味功能,作為指導臨床用藥的依據。

四氣是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其中寒涼屬陰,能減輕或消除熱症,如黃連、梔子等;溫熱屬陽,能減輕或消除寒症,如附子、幹薑之類。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其中辛、甘屬陽;酸、苦、鹹屬陰。

升降浮沉是指具有升陽發表、祛風散寒、湧吐、開竅等功效的藥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為陽;大抵具有瀉下、清熱、利尿、重鎮安神、潛陽熄風、消導積滯、降逆止嘔、收斂等多下行向內,其性沉降的藥物為陰。

總之,治療疾病,就是根據病症的陰陽偏盛偏衰情況,確定治療原則。再結合藥物性能的陰陽屬性,選擇相應的藥物,以糾正陰陽失調狀態的過程。

在辨證方麵,八綱就是以陰陽作為總綱的。在臨床辨證中,首先要分清陰陽,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執簡馭繁。經曰:“凡診病施治,必須先審陰陽,乃為醫道之綱領,陰陽無謬,治焉有差?醫道雖繁,一言蔽之,曰陰陽而已。故證有陰陽,脈有陰陽,藥有陰陽……設能明徹陰陽,則醫理雖玄,思過半矣。”

4.用於疾病治療

陰陽在疾病的治療上,一是確定治療原則;二是歸納藥物的性能。

(1)確定治療原則

“陰陽偏盛”的治療原則可采用“損其有餘”的方法。若其相對一方有偏衰時,則當兼顧其不足,配合以扶陽或益陰之法,陽盛則熱屬熱實症,宜用寒涼藥以製其陽,即“熱者寒之”。陰盛則寒屬寒實證,宜用溫熱藥以製其陰,即“寒者熱之”。因兩者均為實證,所以稱這種治療原則為“損其有餘”或者“實者瀉之”。

“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可采用“補其不足”的方法。陰虛不能製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症,一般不能用寒涼藥直折其熱,須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製陽亢;亦即“壯水之主,以製陽光”。若陽虛不能製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症,不宜用辛溫發散藥以散陰寒,須用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2)歸納藥物的性能

陰陽用來概括藥物的性味功能,作為指導臨床用藥的依據。

四氣是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其中寒涼屬陰,能減輕或消除熱症,如黃連、梔子等;溫熱屬陽,能減輕或消除寒症,如附子、幹薑之類。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其中辛、甘屬陽;酸、苦、鹹屬陰。

升降浮沉是指具有升陽發表、祛風散寒、湧吐、開竅等功效的藥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為陽;大抵具有瀉下、清熱、利尿、重鎮安神、潛陽熄風、消導積滯、降逆止嘔、收斂等多下行向內,其性沉降的藥物為陰。

總之,治療疾病,就是根據病症的陰陽偏盛偏衰情況,確定治療原則。再結合藥物性能的陰陽屬性,選擇相應的藥物,以糾正陰陽失調狀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