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那就是孕育著生命的馬賽河,也是我和其他好朋友的樂園。”沒想到,我朝思暮想的馬賽河以這樣的方式出現,一時間,美得令我措手不及。
“爺爺,您能給我們說說有蹄動物們的起源嗎?”我想起一個新問題。
“大約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出現了有蹄草食動物的祖先,康迪拉斯,當然,這種很久以前就滅絕了的動物,酷似土豚,而且,它們和土豚一樣也用腳趾行走,直至今天,我們看到的有蹄動物,也都是從康迪拉斯進化來的。”稍微停頓了下,爺爺繼續說道,“約在五千萬年前,有蹄動物分化成了兩個種類:一個是包括角馬在內的偶蹄動物,另一個是包括犀牛在內的奇蹄動物,到了大約三千萬年前,奇蹄動物進入了它們的鼎盛時期。”
“不久,偶蹄動物就在數量和種類上都遠遠超過了奇蹄動物,這個信息是真的嗎?”指著電腦上顯示的信息,網路大蝦問道。
“是的,直到今天,非洲的有蹄動物仍主要是偶蹄的,而且,這些在有蹄動物,最通常的自衛方式就是快速奔跑。你們誰知道,這些有蹄動物是如何行走和奔跑的呢?”
“爺爺,這個我知道。”大蝦說道,“有蹄類通常用趾尖行走,所以,我們人類還給它們這種行走方式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趾行式,當時,在網上瀏覽的時候,就是這個名字吸引了我,所以我對它一直有很深的印象”。
“是啊,對於它們這種類型的腳,腕部和踝部是遠離地麵的,趾上常有蹄,以保護腳並減少在硬地上奔跑時的震動,在很多進步的有蹄類中,行走和奔跑的大部分功能由中趾擔負,因此,旁趾有強烈退化的趨向。但是在某些有蹄類中,特別是大而笨重的類型,腳仍然是短而寬的,趾很少或沒有退化,以作為支持巨大重量的寬闊基礎,為此,某些有蹄類變為半水生或水生,腳和四肢也隨之變化……”在爺爺娓娓的講述中,我們仔細觀察著從眼前跑過、跳過的有蹄動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