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生意經 一(2 / 3)

五間門麵,已動用了四間。

然後,就是印製各種優惠券、贈品券,又招收幾名臨時工往巉州市各個單位送。

這些工作全憑員工的一雙腿奔跑,效率極低。他倒是想給每個員工配一輛自行車,沒辦法,有錢沒有工業品票,也買不到自行車。

若是路途遠的,就通過郵局以信件的形式將優惠券寄往一些單位、廠礦、學校等。每封信的郵寄成本3分錢(那時市內信件每封3分),這可是一斤標粉的毛利潤。

聽到老媽擔憂糧票對不上賬,隋翊新也蹙起眉頭。

他知道,隨著各種優惠券的寄出或送出,糧油商店的銷售隻會越來越火爆,贈送筒子麵所欠下的糧票窟窿會越來越大。

起初,隋翊新動員職工將家裏結餘的糧票賣給糧油商店,可職工那點餘下的糧票,那經得住越來越好的生意。而且,隨著雜糧、花生、大豆的供應,油票也出現了缺口。

凡是來糧油商店購買食用油的顧客,每打2斤油就贈送1兩花生殼。而花生與糧油倉庫結賬,是需要付一定比例的食用油票。

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人們,需要跟各種票證打交道。也正是這一點,隋翊新往各單位送優惠券才會引來顧客。

實際上,有了隋翊新的優惠券,確實能在麵粉廠糧油商店買到與糧站同樣的商品,還能得到糧油商店的額外饋贈。雖然不多,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點饋贈就足以吸引到很多人,人們寧可繞遠路、耗時排隊來糧油商店買東西。

這與後世超市,免費送雞蛋或低價限量買雞蛋的道理一樣。

為解決糧票、油票的差額,隋翊新想到去黑市上買糧票、油票,但這在當時是禁止的,弄不好會被沒收,甚至還要被行政處罰。

而且,糧油商店是準備長期采用這樣的銷售模式,不是偷偷摸摸購買一些糧票、油票能根本解決的。

必須有個長遠之計。

隋翊新要解決糧票的缺口,一邊安排人暗中購買在楊磊門市部兌換小麥農民手上的麵粉,一邊計劃到鄉鎮去收購小麥等。

這天,隋翊新帶著華偉和二黑子租了輛四輪拖拉機,到附近農村集市上趕集。

卻發現兩位軍人,一位是個中年人,另一位是個小青年,在跟一位賣化肥農藥及化工產品的商店老板等人在爭吵。

“我叫小魯買的是燒堿,而你賣給我們的是純堿!我們沒法用啊,我不找你退貨,找誰?!”

“退不了!這兩袋堿粉都拆開過了,你叫我怎麼給你退?我看你們是軍人,才跟你們解釋的。我們這家店,你看著小,可也是供銷社的分店,屬於集體單位。在我們店,隻要錢貨兩訖,出了店門概不退換!……即使我想給你換,可是我們店裏根本就沒有燒堿,你叫我拿什麼給你換!……”

隋翊新趕的這個集市,緊鄰一處駐軍的營地,位置在巉州市的南郊,當地居民稱之為“南營房”。

買堿粉的倆軍人,中年人是南營房後勤科科長,年輕的那位是個負責采買的小戰士。

一問緣由,事情是這樣的:

南營房有個養豬場,每年都有生豬患5號病,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口蹄疫”。今年上麵要求,他們部隊的養殖場要早早的預防。

推行的防疫辦法就是用3%至5%濃度的燒堿溶液衝洗豬圈、牲口棚欄,以達到預防目的。

結果,跑腿的年輕軍人,沒有弄清燒堿和純堿的區別,就在這家化肥農藥化工品店鋪購買了兩大袋純堿。拿回去,被告知堿粉買錯了,不能用,年輕的小戰士當然要拿來退或是換,店老板卻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