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生意經 二(2 / 3)

隔個三五天,朱老板就往隋翊新的糧油商店送一次貨,到春節時送了好幾趟貨,這是後話。

有了小麥等,糧票的缺口就徹底的解決了。隻要將收來的小麥換成麵粉再銷售出去,糧票的窟窿就補齊了。

這頭一天出門,隋翊新他們的收獲還是滿滿的。不僅收了不少花生、芝麻、大豆、小麥,最讓他高興的是,在小鎮供銷社隋翊新買到12瓶五十年代產的飛天茅台酒。

這真是一次大撿漏啊!

他記得後世八十年代的茅台拍賣價就超過20萬元,這五十年代的酒還不被炒到天!

歲月的滄桑讓酒看起來就像古董,十分的喜人。瓶上的標簽既沒有酒精的度數和酒量的毫升數,也沒有釀造的糧食配方,除了酒名,就隻有“國營茅台鎮酒廠”字樣。

當然,為了這幾瓶茅台酒,他跟供銷社經理磨了半天嘴皮,陪抽了好幾支煙,還贈送了經理一百張糧油商店的優惠券,才按每瓶12元溢價買到的。

今年年初,本地開始全麵推行包產到戶的政策,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民交了規定的公糧後,家家戶戶都有餘糧。

雖然年底物價都在上漲,可糧庫收購小麥的價格並沒調整,小麥的產量又提高不少,此時,小麥的市場價格也並沒有上漲。

隋翊新收小麥時,了解到農民用小麥換麵粉還是比較麻煩的。要靠板車拉、肩膀挑,把小麥運到麵粉廠才能兌換到麵粉,再挑回來,路途近的還好說,路途遠的很累人。

“哦,你們為什麼不用拖拉機拉呢?”二黑子向一個賣麥子的老農問道。

“買不到拖拉機啊!”

這時候,農民就是有錢也買不到拖拉機。

三人坐在裝滿小麥等物的四輪拖拉機,在回去的路上開聊了。

也許是隋翊新前世當了二十年的老師養成的職業習慣,他向兩兄弟啟發的問道:“你們說,怎麼解決農民兌換麵粉難的事?”

二黑子和華偉當然能想到多造拖拉機。

“你們說,我們店弄點拖拉機來賣,怎麼樣?”

“聽起來蠻不錯的,可我們到哪能進到拖拉機?”

“洛市不是有個紅星拖拉機廠嗎?”

“我們沒有關係,哪能進到拖拉機?!”

隋翊新像跟兩個學生在談話似的,說:“我覺得的,隻要我去一趟紅星拖拉機廠,就一定能弄到拖拉機。好,拖拉機買到買不到暫時不說,那麼,還有什麼辦法解決農民手中小麥兌換麵粉難的問題?”

二黑子和華偉都在開動腦筋,華偉說:“我們可以用四輪拖拉機拉著麵粉,到村子裏或集市上來兌換麵粉……”

“這算是一條路子,雖然成本高些,也能行。還有呢?……”

兩人說了好幾種方法,都被隋翊新否定了。隋翊新見兩人也說的差不多,啟發道:“可以不可以,讓農民自己磨麵?”

“不行!現在很少有人養驢,指望人工磨麵能把人累死。我四姑家有一台小石磨,磨點豆漿都能累死人……”

“我的意思是用小型電磨來磨……”

隋翊新沉思了一會,說:“過過年,我們做兩手準備,一是想辦法進一些拖拉機到店裏來賣;另一個就是進一些小型電磨來賣。這都是解決農民兌換麵粉難的方法……”

華偉突然說:“新仔,如果農民都有了電磨,誰還會來麵粉廠換麵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