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對皇帝此舉略為不滿,在他看來,不論是袁紹,還是何進盧植等人誅殺宦官,此舉雖然有清君側的嫌疑,但是他們到底還是為了劉家的天下。
他們的一片公心是無可辯駁的。
而皇帝為了爭權,竟舍得將劉氏四百年的社稷與所有人的性命拿來逼人就範,二者相比,皇帝玩弄權術,反倒落了下乘。
一時間,楊修倒是隱隱有些後悔,暗想自己是否上錯了船,隻是當前看來,這個皇帝畢竟還是心在士人的,不類先帝一般,將所有人都當成掌上玩物一般。
劉辯前世畢竟也是玩弄人心的高手,自然知道麵前這個名士的心思所想。
劉辯淡聲道:“你當我是在以己度人,玩弄心術?”
楊修低頭,道:“修不敢。”
他並非否定,而是說的是不敢。
“不敢?也就是說你是這樣想的咯?”
楊修不答。
劉辯暗歎一聲,也就是放在這時代,他們才能被當人上人,也就導致了這些所謂的名士,連皇帝都能硬懟。
若是放在滿清時代,文字獄最嚴苛的時代裏,哼,小小奴才也敢謗議天子?!
“德祖何以覺得,我這個皇帝,竟能高枕無憂至太後還政?”
“德祖又何以覺得,蹇碩此人不會依仗兵馬,先下手為強,扶立皇子協?”
“德祖再何以敢肯定,何大將軍的謀士中,便不會再出昏招了?”
楊修無言。
關於太後會不會還政,這都是血海中洗出來的道理,沒什麼可辯駁的,那麼大的外戚在那擺著的,別人也不是瞎子,隻是如今的何太後也要攝於董太皇太後而已。
至於蹇碩的心思,宮內宮外也就隻有底下的老百姓們不知道了。
至於何進的謀士,楊修給予高度肯定,但是何進身邊也有袁術,曹操(雒陽裏的曹操是個典型的街溜子,偷雞摸狗,打架鬥毆沒他不做的),潘隱這等粗鄙之人。
袁術雖然是他舅,但是為公,還是要講道理的。
自皇帝踐祚以來,何進等人幹的昏招可不少。
至少,在楊修看來,將劉虞,皇甫嵩放在外地這一招,就不妙!
皇帝在時,他們自然是朝廷的擁躉,但是皇帝死後,他們的聲望就大過了尋常時候!
劉辯開了個玩笑:“看樣子袁氏對於宮中之事,倒是沒瞞著德祖。”
楊修尷尬不已。
他又不是官身,袁氏吃多了的給他講解分析宮闈形勢?
還不是想把弘農楊氏也扯進來摻和進來一手!
“陛下,宮中上有何將軍,下有袁氏等諸君子,既然蹇碩心思不正,陛下又何必以身犯險?”
楊修隻能換個角度勸解道。
對於皇帝不信任士人的能力,楊修還是有些不舒服。
“竇氏......”
劉辯意有所指。
“袁公高居蘭台,盧公又不掌兵權,舉目宮中,唯有何將軍獨斷專橫......”
這樣一想,楊修就有些明了了。
竇氏,自然不隻是竇武的竇,還有和帝時期的竇氏......
當然,他也不是被皇帝說服了,而是覺得這個皇帝還不錯,比他老子好多了。
當前看來,跟著袁隗一家子以附驥尾,倒不如跟隨皇帝身側,有個從龍的名頭,他楊修未免不能在朝廷上獨占鼇頭。
楊修想了想,道:“陛下何如孝桓皇帝?”
說完這話,楊修便有些擔心皇帝能否聽得懂自己那話的意思。
這裏麵有個典故,說的是,靈帝時,楊琦為侍中,帝嚐從容問奇曰:“朕何如桓帝?”對曰:“陛下之於桓帝,亦猶虞舜比德唐堯。”帝不悅曰:“卿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