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回數天前。
軍營
劉辯見到了曹操,尋到了兩人獨處的機會。
雖然蔡倫改進造紙術已有多年,但漢代朝廷的詔旨仍舊沿襲秦時的傳統,以一根竹簡當做詔旨,也稱詔版,天子的詔版長一尺一寸,故稱為尺一詔、尺一版。
劉辯撿起案桌上的幾根竹牘,借著燭光好奇的看了兩眼,內容不過是尋常的官方語言,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於是他又將其放下,對曹操說道:“冒昧到訪,未有通傳,打擾了校尉休息,這是我的不是。”
曹操沒理會他失禮的行為,好奇看向劉辯:“楊修?是弘農楊氏?”
劉辯搖頭,拿出少府的暖玉,證明了自己的身份,見曹操匆匆俯身行禮,劉辯這才慢悠悠道:“曹孟德?”
“臣議郎領典軍校尉操,拜見陛下!”
“免禮免禮,地上涼氣重。”
曹操謹慎道:“不知陛下駕臨,是有何公幹?”
劉辯笑嗬嗬道:“自然是來見見你這個忠良!”
餘光瞥了一眼笑眯眯的劉辯,曹操思索著其中的深意,說道:“臣,惶恐!”
“惶恐什麼?為大將軍出謀劃策,商議著如何誅殺宦官,是為重振大漢,是忠義之舉,若非我尚且年幼,我自當親自為孟德表功。”
“不敢。”
“不過,恕我冒昧,不知你可有想過誅殺宦官以後?”
曹操本來一副懨懨欲睡的模樣,聽聞此話,打起精神,鄭重的反問道:“不知陛下這話是何故?”
“我隻是心存疑惑。”
劉辯想了想措辭,小聲說道:“孟德以為,王大將軍是個怎樣的人?”
“大將軍忠正剛直,其德行操守,非我能及。”
魯莽,勉強能跟忠直兩個字掛鉤,至於德行麼?
揚長避短,曹操如是評價道。
劉辯點點頭,說:“所言甚是啊,忠正剛直,他一心撲在了袁氏,楊氏,荀氏身上,袁氏三人都在朝為官,楊氏楊公之名,不用多說,荀爽,荀彧等人皆為孝廉出身,荀爽更是侍中,唯獨你這位善謀之士,卻因為出身,被大將軍所棄。”
此時拘於形勢,所以眾人不得不聯合起來共抗宦官,但在事後,誰又能保證以士族為代表的集團不會對他過河拆橋?
見曹操陷入沉思,劉辯趁熱打鐵,緊跟著說道:“不論如何,你宦官之後的名聲洗不掉,終究與大將軍他們終究不是一家人,此時十常侍勢大,為情勢所逼,所以大將軍不得不聯合朝臣共除奸賊。可即將功成,盟誓已矣之日,孟德難道不該想想之後的事情嗎?”
曹操的身軀霍然挺起,目帶不滿,沉聲道:“太公古稀之年才遇文王,照樣成就周朝八百年基業。
若是得見明主,何時都不算晚,又何必爭那一朝一夕?”
劉辯知道自己的話讓曹操有些不滿,正如先前所說,何進誅殺宦官,到底還是為了劉家天下,而皇帝為了爭權,竟然以分而化之的手段來化解何進的勢力,未免太過難看了些。
“我已經是大漢的天子何懼有之?不過是給孟德說幾句貼己話而已,勿怪,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