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分兵而動(1 / 2)

不說何進的突然變化,另一邊,原先的西園軍攢交蹇碩,曹操出任左將軍,領虎賁,羽林二軍兩萬人,出代郡,蓋順領北軍一萬人,民夫三萬人,出懷來城,問罪丘力居。

這是來自於盧植的戰略目光。

在戰場方麵,皇帝也想成為軍事大家,在京的唯一人選就是盧植。

別看盧植看起來可能戰鬥力不高,但是,他跟王越有過單挑記錄!

王越哪位?東漢第一劍術大家,單挑無敵,聞名大漢的帝師。

“懷來在治水之側,幽州邊境,靠近長城,無論是匈奴人,還是烏桓人,都是不善攻城的,中郎將以北軍正麵相持,吸引匈奴烏桓的騎兵,左將軍領虎賁,羽林二軍左側奔襲,圍點打援,公孫瓚右側切入,阻礙這些夷狄的後退之路!”

盧植有條不紊的安排著大漢主力部隊的進軍路線,糧草路線,水路,陸路,都在安排中,這一切都讓皇帝受益匪淺。

而且,讓皇帝感覺有意思的是,皇帝在說打回去的時候,這群人裏,無論是簪纓世家的荀氏,還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居然沒有一個反對的,廟算很容易就過去了。

所謂廟算,就是朝廷層麵的製敵方略。也就是朝廷所定的“大方向”。後來也引申作戰陣之前的策略布局,征調民夫,開支用度,都是廟算的內容。

而更有意思的,在盧植的戰略目標中,懷來城不是什麼普通城池,而是一個軍事要塞!

對外可以北上,對內可以提供補給的要塞!

桑夷水就在懷來城的左側,隨時可以為懷來城提供龐大的後勤保障,從而實現長期作戰!

這就是這個時代大漢的對外武備!

據盧植所說,連代郡都是一個完整的軍事要塞。

這群好戰份子......我喜歡!

廟算敲定,皇帝大手一揮,此戰就算是定了時間了。

.........

走上臨時搭建的高台,皇帝身著武弁服,腰懸寶劍,表情讚許的站在高台之上看著列陣站好的三軍,左右跟著旅賁令,中郎將,各軍校尉,隨駕觀軍!

看見皇帝被人群簇擁著,站在高台之上,站在底下的羽林、虎賁、北軍等禁軍皆在將校們的帶領下站著對皇帝持兵作揖,山呼萬歲。

將士甲胄在身,在宮外覲見皇帝時自然是不拜的,隻以軍中禮儀相見。

這些人本就是大漢一等一的強軍精銳,且在皇帝的有心整合之下,也用了近一個月的整合、訓練下來,眼前的部隊終於將原先的雒陽禁軍、以及新募之兵徹底融合,此時可謂是士氣高昂、兵強馬壯。

無論是看多少次,再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熱血澎湃,皇帝也沒有說些激勵的話刺激軍心什麼的,說些忠君報國的套話來激勵軍心因為這是不現實的,此時的士兵文化素質太低,思想覺悟本就不高。

要想抓住軍心,說再多還不如保證戰前戰時的糧餉軍械、以及戰後封賞公平、撫恤及時。

而這些,都是廟算裏定好了的。

偌大的圍場上,隻聽傳令官策馬下令,瞬間便旗幟飄揚起來,戰馬飛馳,金鼓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