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公路工程師,十九歲時從養護工人做起,深味社會底層酸苦。二十三年,困囿在南方小小濱城,領著三四千元的月薪,體製內沉重的付出和微薄的回報,走投無路,才被逼打起了寫網文的主意。
在此之前,我是讀過一些網絡打發疲乏裏點綴著的空閑。
我評價最好的是烽火的,看了他完本的《雪中》,太監的《桃花》,還在追的《劍來》。其他的,無論故事性還是文筆、功底,感覺真不怎麼樣。
我初來乍到,是個新人,心裏自然明白,看書和寫書是完全兩碼事,更何況,我本是個不入流的職業學院的工科生。所幸,我的工作和經曆,鍛煉了我的另一個長處——規劃和組織。
我擬寫的暫定名《楊將軍傳》,借用了民間耳熟能詳的楊家將傳說的故事背景底色,當然,要另辟蹊徑,與傳統的演義故事不一樣,否則我便成了抄襲。我自小便是聽著楊家將、呼家將的故事長大的。
這部將以楊六郎報仇、報國為主線,中不會有練級、不會有撿寶、也不會有聖寵,更不會有殺人如砍瓜切菜——我覺得這些,讀起來雖然爽如夏日的冰鎮可樂,但對於青少年百害而無一利,特別是許多小白文為了突出主角,物化了被害者的處置手法,極有可能把少年人引向岐路。
我會寫仇恨,但是更著筆於從仇恨牽引出來的深沉的犧牲、悲憫和擔當。我會寫的,有傳統的江湖衝突、有自烽火肇始的廟堂衝突和南北地域衝突(類似《雪中焊刀行》,但會比烽火平實些,不會那麼天馬行空),更會有古代東西方兩種社會精英層的價值思想和宗教文化的衝突。我是想盡力鋪張一幅千峰萬壑的人間畫卷,但知道自己的功力斤兩,肯定力有不逮,會揀三、五處重點描畫,鋪造多少算多少。
我打算把分為三卷,約400至500章,具體得看情況,——記得曾有過一位外國作家說,中的人物(性格)一旦建立,就會有他自己的命運,由不得作者掌控,我想,的情節一旦鋪開,也是大約如此吧。卷一寫綠林江湖,大約100章+;卷二寫泥濘人間,大約也是100章+;卷三寫熱血沙場,是重頭,大約150章+。其中會穿插朝廷廟算,作為起承轉折,也是一根文化隱脈,串起了整部的主體思想——也是我想與身邊人說的話。
可能在以後,會有一些讀者網友說我模仿了烽火等大神的行文風格,甚至是改頭換麵的抄襲,這是個誤會。我尊重和崇拜烽火等大神,但我就是我。我在2003年開始在我們這小地兒信息港、地方論壇混跡時,寫過一些小品文,文風便是這樣了。當然,我通讀過烽火的,不受一點兒影響是不可能的,我在讀書時便看完了古龍的,並曾經模仿過他寫作。烽火思緒飄逸出塵、天馬行空,文字清新怡人,我沒有他那功底功力,隻能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當著春耕夏耘秋收的農民。
不管是江湖,還是沙場,其實都是刀槍劍戟的紛爭衝突,都會死人。但我可以保證,我筆下的每個有姓有名的角色,或高大或卑微,如果他們死了,都是有意義的,都應該在讀者的心湖上激起一個或大或小的漣漪。這是我尊重生命的基本態度。
祝如意!
順便卑微地求推薦、評論、收藏等等。因為第一次申請簽約被拒,編輯說這本還不符合簽約標準。——我不知道標準是什麼,但我希望不是以讓諸如我一樣的廣大屌絲讀者讀起來爽如夏日可樂為標準。
烈馬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