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宜都拜名師(1 / 2)

半年轉瞬即過。林午三天一趟慧果寺,澄明手把手教他金剛拳,天天習練,身體日漸強壯。可蘭水城終究呆夠了,他還是向往著宜都求學之行。

要去宜都,林原卻不是說走就能走的。嶺西侯國每年八月都要向陳國進貢新糧,蘭水城與蠻族接壤,不適合就地儲糧,是以每年承擔了往宜都運送貢糧的任務。要帶林午去宜都,怎麼也要等到新糧征集完成。

兒子才十歲就要遠遊宜都,李敏心中自是不舍。可夫君說得在理,十歲入道已經有些遲了,修行之法必須遲早獲得;為了城主之位永遠留在自家一支,再心疼兒子也隻有硬起心腸。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李家自然也不是小門小戶,李敏清點嫁妝資產,終於為兒子換來了三枚青玉錢。

這三枚玉錢拿在手裏格外沉重,林午有些心酸眼脹:“母親,孩兒身上青玉錢已經不少了。”

李敏態度很堅決:“你還不懂修行,為娘都打聽過了。道境之中才靈氣濃鬱,俗世修行,唯有依靠青玉錢或天地靈物。你都帶上罷,娘的嫁妝留著總歸也是你的。”

林原也出聲附和:“正是如此。為父貴為城主,豈少得了你母親吃穿用度。青玉錢淘換不易,都帶上罷。”

八月初九,利遠行宜旅人。李敏陪著林原父子出城,來到蘭水河畔,岸邊已有十餘艘大船等侯。林原指揮著護衛軍士登船,林午向母親恭敬行禮道別,一狠心上船不再回頭。船帆升起時,西風勁吹,頓時飛快駛遠,順著河流直入天際。

收起離愁別緒,林午坐在船頭,開始欣賞兩岸景色。蘭水河源自長嶺,兩岸山巒疊翠,河道狹窄,水流急湍。也隻有蘭水城那一段水勢稍緩才需要風帆,漸漸峽穀連綿不斷,眾多護衛都手執長篙,忙著撐離礁石。暮色降臨時,船隊也不敢走了,係好纜繩,正好岸邊捕魚為食。蘭水城軍士慣走此水路,江水煮江魚都是拿手,林午心裏一動,也順手烤了兩條大魚,眾護衛分食後也讚不絕口,和他這個少城主頓時親近許多。

終於宜都在望,岸邊高聳的城牆開始連綿不絕,這氣勢,比蘭水城可是強太多了。一眾護衛簇擁著,林午隨父親輕快地跳下船,宜都,我來了。

嶺西侯附庸陳國,在宜都自然也有一座府第。嶺西侯嫡子、蘭水城城主來了,留守府邸的總管林春不敢怠慢,自是率一幹下人於府門跪迎:“見過二公子!”每年都要來宜都,林原和總管林春也算私交不錯,說不得一把扯起林春:“春叔你可是看著我長大的,不必多禮!”林春卻十分固執:“禮不可廢。”起來看著林午卻一臉喜色:“這就是小公子?果然是長得一表人才。”

宜都嶺西侯府占地不小,林原在府內亦有自己的院落。已是大半年不到宜都,林原舒服地躺在靠椅裏,一邊和總管閑話:“春叔,近來宜都可有什麼新鮮事?”

林春會意,宜都的情報隨時都在送往西昌侯府,二公子遠在蘭水城恐怕接觸不到,腦子裏梳理一遍,這才開口:“近來宜都新鮮事隻有一件,卻是您的好友——宜都倉尉李鏡堂下獄了。”

林原並不吃驚,反倒微微一曬:“我這個好友呐,一向恃才傲上,要不是每年貢糧都要經他手裏過,我都不想結交他。——李兄這是得罪誰了?”

林春這才娓娓道來,林午在旁邊也聽得饒有興趣。

人們口口聲聲說佩服有本事的人,不過是因為有本事的人,注定都是才有餘而位不足者。一個身居高位的人有能力,那不叫有本事,人們會覺得上位者嘛理所應當英明。飽學之士七步成詩,隻是他該有的能力;一個乞丐突然說了幾句順口溜,這就是有本事!

所以千萬不要成為別人嘴裏的“那個有本事的人”,因為在別人眼裏你本來應該隻是個乞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