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自有定數(1 / 3)

麵對百姓的唾沫星兒,囊瓦著實惱火,這不是身敗名裂的節奏嗎?費無極高興極了,死了一個,臭了一個,第三把手鄢將師是直接圍攻伯卻宛的人,也背著罵名一片,夠他喝一壺的。惟有我老費,是清白的,沒有參與圍攻民族英雄事件。

將百姓的憤怒引到囊瓦和鄢將師頭上,讓他們去殺吧,百姓是殺不完的,越殺數量越大,引起暴亂,兩位大人也就完了。

這是滅世門徒最享受的一刻,眾人皆醉我獨醒,高貴的王者,霸道的權貴,看似群情洶洶的世人,還不都是被玩弄的對象,他們的愚蠢和悲慘的命運,就是因為他們相信這種權貴社會能夠帶給他們保障,可事實證明,越是這種君君臣臣的社會,越容易導致人間的慘禍。所謂天子之怒,伏屍百萬,血流漂杵。

究竟誰能拯救這些可憐的世人,還是要放棄掉這些身外之物的追求,返回到上古時候田獵生活,小國寡民,大家悠然田園,老死不相往來才好。

舅舅費無極正在做著美夢,沒想到囊瓦才是真正的獵人,他像一頭睡獅睡醒了:與其和老百姓為難,不如殺了始作俑者,殺了罪魁禍首,為民謝罪。

於是,費無極和鄢將師兩大家子就被囊瓦殺了。費無極挑撥離間了一輩子,伍奢伍尚被殺,太子建被廢,楚平王被鞭屍,秦女孟贏上對花轎嫁錯郎,等等,都是費無極的佳作。他最終還是在陰溝裏翻了船,碰上了一個不吃這一套的囊瓦。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也是滅世門徒屢屢遭遇到的命運,呼風喚雨看似攪亂了朝政,但人世間的規則也自有定數,豈能都憑人力扭轉。佛家所雲不要著想,越著想越下乘,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說的費無極這類天生陰狠視人命如草芥的所謂奸雄。

楚國狂徒接輿在記載這類白公秘事圖考裏,詳細列出了關於費無極的所作所為,以及大量的朝廷公文和相關權貴的回憶,對此僚能夠潛心在大楚朝廷上默默耕耘,持續發難二十餘年,導致楚國差點社稷覆滅,先是吳國侵襲,攻略如火,平王被刨墳掘墓,鞭屍三百。然後幸虧西陲強秦仗義出兵,僥幸得勝。其實說起來也是吳國是強弩之末,並沒有徹底覆滅楚國的能力。畢竟這種戰略進攻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消化獲得的地盤,就非常難。

在這方麵,隻有楚國和大晉國在治理地方上比較有所得。兩個國家都並吞諸侯方國無數,早就找到了在分封製基礎上進行郡縣製治理的竅門。

攻略一個城池,並不是春秋時代的戰爭主要形式,那個時代大家還比較鍾情於在野外平坦之處,進行所謂的君子作戰。隻有吳國攻略楚國,開始了長途奔襲,蛙跳作戰,而且以攻打重要城市為主,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震懾和迅速消滅楚國的抵抗中樞,好為孤軍深入擴大戰果和能夠順利撤退打下基礎。

所以看似秦國遠道出兵,一鼓作氣擊退了吳國,倒不如說是吳國主動退卻,順水推舟而已。

不管怎麼說,當時戰陣的苗頭,出現了新情況,基礎就是楚國這樣的南方大國,已經在演化郡縣製,開始全國一盤棋,所以才讓吳國有機可乘,如果是封建製的大國,每一個城邦都是一個小小的封建主,那麼他們就會拚死抵抗,讓吳國處處樹敵,反而不美。

現在大家都聽從中央的,所以楚國郢都被攻破,楚王都逃跑了,下麵自然混亂一團,雖然偶有抵抗,但抵抗是不成係統的。沒有組織是做不成什麼事的。

為什麼申包胥要氣喘籲籲跑到秦國借兵,而且哭了九天九夜,其實就是楚國的軍隊已經無法再成建製地組織抵抗了,必須由楚國之外的軍隊進行作戰,並且作為主力,才可能將分崩離析的楚國抵抗力量重新組織起來。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秦國不出兵的話,楚國雖然也能從吳國人的撤退後恢複過來,但一定是更加緩慢,受的損失更大,因為吳國也不會那麼迅速撤退。

另外,這種國破家亡的情況出現後,一些王公貴族就會生出野心,紛紛稱王,內戰四起,到時候吳國再從中挑撥,或者拉攏或者分化,或者打擊,以楚製楚,那楚國就會更加危險,說不定從此一蹶不振,分裂成十數個小小城邦,各個公子沐猴而冠,紛紛向大周天子朝貢要求分封,而周天子很大可能會笑納,紛紛給予名義,畢竟能夠肢解楚國這個姬周之外的國家,是大周道德總局和信奉儒門正統的士族們樂意看到的。